美欧制裁为何难阻普京的“帝国野心”


美欧制裁为何难阻普京的“帝国野心”

——心怀鬼胎的西方救不了乌克兰

导言:为了重建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普京的一个基本战略就是通过架构欧亚经济联盟体系,力推独联体一体化,使之成为俄罗斯对抗西方的羽翼臂膀。俄罗斯的这个复兴梦被西方称为普京的“帝国野心”。西方幕后操纵出来的乌克兰政治动荡,本意是挖俄罗斯地缘利益的墙角,结果被普京抓个正着,并因势利导实施起使乌克兰脱欧入俄的A、B计划。

3月6日克里米亚最高议会宣布全民公投自己的俄乌去向之后,美俄欧之间的针锋相对就再一次地被乌克兰的政治绞索逼到了一个以命相搏的十字路口。

夹在西方与俄罗斯中间,乌克兰不论归投到哪一边,都注定是一个纠结不清、动荡不止的地方。在北约东扩西方版图与普京重建苏联帝国的地缘碰撞中,乌克兰是双方必争之地。在双方均势力敌的角斗中,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政治拉锯战几乎是一个基本的常态。

现在,最令西方担心的是莫斯科乌实施B计划重演苏联扩张剧本。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出兵扶植当地亲俄傀儡,重新收回以前属于苏联的领地。

在普京出兵控制克里米亚局势之后,奥巴马紧急调派美第六舰队航母战斗群前往黑海予以威慑。其目的可能有三:一是洗涮对俄软弱国际形象,二是牵制俄军克里米亚军事行动,三是给乌克兰反对派政府撑腰壮胆。

鉴于俄罗斯可怕的核武库,单纯的军事应对肯定是不够的。即使美俄的航母群虎视眈眈地对峙黑海,那也是虚张声势,自欺欺人,很少有人相信他们双方能够真正打起来。从最高决策层面上看,至少奥巴马与普京二人都还没有撕破脸面、六亲不认、血拼到底的打算。保持美俄关系大局稳定,依然是两国外交的轴心,口笔官司可以打打闹闹,但真刀真枪地打起来,都被他们二人自我克制了。在3月6日的电话沟通中,普京告诉美国总统,俄美关系对维护世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两国虽在单独(当然也很重要的)国际议题上存在分歧,但不应为此牺牲双边关系。

用急调黑海的航母群威势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注定是个纸糊的老虎,吓不了人的。一则普京毕竟不是被老虎吓唬长大的;二则指望美国出兵充当乌克兰的救主,只能是个天方夜谭,很不靠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月6日称,美国出兵踏入乌克兰领土是不可想象的,欧盟更加不希望在后院里发生武装冲突言之,没有人希望打仗。由此可见,与俄罗斯角力,避战是西方世界的一个基本心态,也是一个理性的自我克制。在西方的新干涉主义中,它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避大吃小,价值渗透、逐步扩张。但在大国力量的均势格局中,西方也只能把这种扩张冲动自锁在那些众小国的价值、制度、道路皈依的导引上。大国之间的以命相搏,在这种相互摧毁的力量格局中是一个彼此规避的领域。

但面对乌克兰的政治动荡,幕后操盘的西方也不能无动于衷俄军的干涉与克里米亚的全民公投。如若这样,反对派通过街头政治搞到手的政权就可能摇摇欲坠,作鸟兽散。

于是乎,奥巴马的经济制裁顶了上去。但这又能不能行得通呢?

首先,美欧心怀鬼胎、貌合神离,很难关上经济制裁的大门。在欧洲,只有波兰对普京的行为采取了进攻性的立场,说前东方国家仿佛又看到了冷战的魔鬼,甚至有人把普京当成二战前后的希特勒。而德法英等欧洲大国,则一边谴责着莫斯科的做法,另一边算计着他们自己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法国雷诺公司正准备获得俄最大汽车制造商75%的股权。伦敦是俄罗斯金融寡头心中“泰晤士河边的莫斯科”,在那里俄罗斯的资金是英国人正想讨好的“王者”。总之,欧洲对于进一步制裁自己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十分不情愿,最大的工业中心德国和最大的金融中心英国都不愿与俄爆发贸易战。美媒发现,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布鲁塞尔传出的言辞远比华盛顿谨慎,原因是欧俄贸易与美俄贸易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欧盟国家2012年对俄出口额达到1700亿美元,而美国2013年对俄出口只有110亿美元。经济制裁俄罗斯会令欧洲自伤美国参议员墨菲6日哀叹道,“如果美国关闭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大门,欧洲的门却还开着,莫斯科的行为就不会有太大改变”。

其次,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很可能演变成自己的单边行为。由于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欧洲不打算参与,也不能动真格的。因为它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据统计,西欧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由俄罗斯途经乌克兰供给。中国与俄罗斯有战略背靠背关系,不可能搭理美国的国际动议,能在乌克兰的美俄争斗中保持中立,就已经是米歇尔访华的莫大功劳了。欧洲不参与、中国不搭理,到头来就只剩下美国的单边制裁了。

再者,美欧的对俄制裁象征性的成分多,很少涉及到内生俄罗斯力量的核心领域。目前的对俄制裁,仅限于双方的来往签证和部分俄官员资产的海外冻结等,远没有触及到俄的经济命脉——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纵然美国想在这种地缘政治游戏中利用油气资源作为打击俄罗斯的武器,比如从美国向欧洲出口油气,以此消弱俄罗斯对欧洲和乌克兰的影响。但这种战略得不偿失。因为从美国运输油气的成本将远远高于从俄罗斯进口。

奥巴马挥舞的经济制裁大棒,遭到了北极熊的一连串反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7日提醒美国不要对俄采取制裁措施,以免反噬自身。俄外交部同日发表声明表示,俄罗斯不接受有关制裁和威胁的话语,一旦制裁措施实施,俄罗斯将进行报复。

正因为如此,西方的一些媒体透过这种莫斯科与西方相互喊话,开始担心起美欧“软软的制裁”能否吓住普京。

乌克兰的反对派能够通过西方的支持赶走他们合法选举出来的总统,但却未必能够保持住乌克兰自身领土与主权的完整。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俄乌归属上的全民公投,将可能把乌克兰一分为二,克里米亚或独立或归属到俄罗斯的版图。只要普京拿南联盟科索沃的全民公投说事,奥巴马就会陷入到一种道义窘境之中。因为6年前西方支持科索沃公投独立,对塞尔维亚政府与俄罗斯的反对置若罔闻。而现在则轮到了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公投独立,对乌克兰反对派政府与西方的反对置若罔闻

在对北约东扩的地缘抗争中,乌克兰的归属涉及到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普京会毫不含糊地保持自己的强势。奥巴马不可能为了乌克兰这个美国的非核心利益而与普京赤膊上阵,对拼刺刀。普京版本的欧亚经济联盟体系及其俄罗斯与中国、南非、巴西、印度等金砖四国广泛的经贸联系,会成为普京抵御美欧经济制裁的一道坚强屏障,美欧软弱的制裁根本伤及不到俄罗斯经济的筋骨。

在普京与奥巴马的角斗中,凤凰博报观察家的一篇时评讥刺俄罗斯孤立无援

也终于品尝到了当年不力挺中国的苦果了。

实际上普京也许根本不会把美欧的经济制裁当回事。世界离不开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其独立、自给的工业经济体系会使俄罗斯无惧于外部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在几次重大历史灾变中重新崛起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会使俄罗斯民族保持着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和勇气,直面挑战、绝处逢生。

所以,乌克兰的反对派政府根本指望不了西方能够成为他们的救主。要么皈依普京的欧亚经济联盟体系,要么被俄罗斯吞食克里米亚。这可能就是乌克兰政治乱局的最后皈依。

   2014年3月8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