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是两个阵营的对决。
懂乌克兰历史的人都知道:基辅罗斯之后,特别是在蒙古军队蹂躏了欧洲之后,乌克兰名义上市在立陶宛波兰大公国的统治之下,实际上却是属于无政府状态,所以出现了“哥萨克”。哥萨克一开始是一种职业,一种半军事化,半农牧民华的组织。但立陶宛波兰大公国却在通过册封正规哥萨克军的手段,拉拢一群哥萨克贵族。这个策略看似当时不算成功,可是效果却在几百年后显现出来了。
哥萨克大起义最后一次是有博格丹领导的,而且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哥萨克起义是为了摆脱立陶宛波兰大公国的统治,以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获得更多的正规可萨克册封的名额,当然也有不干涉东正教的宗教要求(这个是次要的)。起义成功了,起义却给哥萨克名族带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 与立陶宛波兰大公国的谈判破裂、克里木汗国背信弃义、奥斯曼土耳其虎视眈眈、沙俄不怀好意,真的是四面楚歌,乌克兰要存活下去,必选要选择一个有力的后援。
乌克兰何去何从,博格丹当时面临抉择。
起义的目的是指向 立陶宛波兰的,政治目的明确,所以不会倒向立陶宛波兰。
克里木汗国和土耳其是和萨克的天敌,不能选。
最后就只有沙俄了。
臣服沙俄后,一部分哥萨克才反应了过来,他们失去了更大的自由,而且被册封的哥萨克贵族也是去了自己的特权,所以有一部分乌克兰人倒是更加还念之前的波澜立陶宛公国,特别是在乌克兰西部地区。而东部和南部因为沙俄长期影响,特别是跟沙俄一起并肩作战赶走土耳其人,民族有了更多的融合,所以他们的政治倾向,更多的是偏向沙俄。
乌克兰的分化走向了必然,集中表现在了一战时期。 乌克兰两派,分别加入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并参战。后来即使在苏联时期也有哥萨克骑兵进行反抗,在二战事情甚至不惜加入了德国阵营。
即使在今天,乌克兰的官方语言是乌克兰语,但在乌克兰东部和东南部民间使用最多的还是俄语;而在乌克兰西部,几乎全部使用乌克兰语,甚至有人根本就不会说俄语,或者以说俄语为耻辱。
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两个阵营的人再次被调动起来,也是必然的事情。不需要调查基辅独立广场抗议者的背景,只需要站在人群中间听听他们说的话就知道----很浓重的西部口音。
2、美国和西欧的思想渗透。
乌克兰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国家之一。
自由程度大大超过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主流发达国家。这是西方情报部门渗透最佳的场所,而乌克兰人这种崇尚自由的性格也不在乎这种渗透,甚至明知道这是美国人的渗透,他们也乐于接受。
橙色革命和2013年末政治危机,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美国人在背后推动这场革命。如果这种情况在中国,基本可以定位为叛国了。明知道美国在后面搞鬼,你还拿钱去闹,那不是叛国是什么?
文化不一样,也就意味着价值观不一样。
乌克兰人乐于接受美金的资助去革命,每天200-400格里的乌克兰货币,虽然现在贬值得厉害,但对于一个普通乌克兰人来说,也算是高收入了。我们公司有几个员工,天天闹着跟我说,要给他们放假,他 们要去革命,每天有额外收入。我问他们为什么,因为我们公司工资不低啊。后来我知道了隐情,白天革命,晚上性派对。
如果天气不恶劣,这种革命我也愿意参加啊。还有性派对。
这种制度也真实只有在这种极度自由的国家才能出现的现象,但殊不知绝对自由就是没有自由。游行者是享受了游行的权利,可是克里夏杰克大街的商店店主对你们恨之入骨吗?你们享受了在克里下杰克大街散步的权利,把基辅交通搞得一团糟,所有的车都要绕道。
支持反政府的人,有工资、有性派对。 支持政府的人,也有工资、也有性派对。可是反政府方面 钱多、妞漂亮,所以当然占上风啦。几天以后,基本上就看不到支持政府的阵营了。从什么时候没有支持政府的阵营了呢? 告诉大家,从亚努科维奇从中国回来以后,一个星期以内,这个阵营消失了
乌克兰危机的必然性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