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卖车 门户与垂直还有车企谁胜出?


    像淘宝这样的传统电商涉及汽车业务都是直接与车企进行合作,他们这样的合作切断了渠道上的利益,难以获得经销商的最大支持。而像汽车之家、易车这样的垂直网站搞的所谓电商平台,则更多是与车企的销售大区或经销商进行合作,实际上就是销售信息的汇总,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者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电商。

   但是这两方面的举动都是对真正汽车电商的出现进行的试水,也会催生真正汽车电商的出现。而像车企这样如MG5的C2B的模式是学习了特斯拉的模式,订制过于小众,因为汽车分级以及区域文化和消费习惯都不同,简单订制尚满足不了大众的消费需求,只能满足一线二线城市的部分需求。

   国外目前成功的经验我们能够采用和学习的也并不太多,目前国外市场成功的电商销售份额也没有超过20%,也处在摸索当中,像美国的一个汽车商会,是一个社团组织性质,拥有强大的后市场覆盖能力,因为汽车通过电商销售之后还要有强大后市场的支撑,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O2O模式的汽车电商出现。

   由于不具备专业能力,无法完成前期的决策对比支持,也难以保证消费者后期的售后服务权利,传统电商平台作汽车电商显然不切实际。未来的汽车电商或许还只能由扎根汽车行业、具有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汽车资源的汽车媒体平台来完成。实现汽车媒体、社交、资讯咨询功能的汽车垂直站网站已经解决了决策信息决策对比的难题,目标用户对其可信赖度比较高,而且具有厂家和经销商资源,解决了交易难题。

   目前汽车垂直媒体的两位大佬,汽车之家和易车网都在今年发力了汽车电商,不过做法和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汽车之家有玩一把和炒作一把的心态,目前看不出其发展汽车电商的决心和可期的模式。其双11疯狂购车节更像传统电商做汽车线上销售模式,属于短期团购和即时促销模式,效果有限。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有较大的销量数据,但这都是建立在优惠幅度巨大的基础上,销售利润会是个大问题,而且常态化也是个难题,厂家可以一天不挣钱,赔本赚吆喝,但不可能一个月一年都这样。而易车网近期推出易车惠汽车电商平台倒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案例,或许会真正开启中国的汽车电商时代。区别于只在特定时间的促销假汽车电商模式,易车将“限时限量低价购车”的促销活动常态化、品牌化,做成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产品。这与国内上品折扣、法雅体育等品牌折扣店的模式以及唯品会的常态化特卖会的模式有类似之处。这个模式的好处在于对于准车主们来说,其决策周期依然可以保持正常的理性状态,不必为了一次促销而急于出手,完全可以等他想明白再找机会出手。

   这个模式实际上对易车网来说也是大大有利,消费者随时会来逛一逛,其人气和流量,以及可成交量都是可期的。虽然在短期内易车惠这种模式可能没有那种一次性秒杀价格那么过瘾和产生较大的日成交量,但从长期来看,从月考核尤其是年度考核来看,这种模式的优势更大,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来看,传统电商如天猫等并不具备汽车行业的资源优势,对汽车行业不了解。而汽车产品有别于一般产品,它在购买、使用过程中就必须与4S店等线下实体店发生交集。因此目前传统电商难以在汽车领域形成如其在传统产品领域造成的影响力。而垂直汽车类媒体目前也是利用手上的行业资源来做噱头式的营销秀,这几家进军汽车网购市场的垂直网站以上市公司为主,他们做这些事情的主要诉求还是需要整合手上资源做一些项目以拉动公司股价的上涨,实际效果都是叫好不叫座。

   个人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欧美成熟汽车市场中,电商已经逐步地完善化,特别是一些企业自己构建的电商模式,更容易成功推广。当然,如今国内一些企业也已经开始试水这些项目,比如上汽的MG5的极客和比亚迪汽车的电商平台,只是考虑到经销商的利益问题,并未大面积地推广开来。目前涉足电商的车企未来可以构建这样一个集客平台,通过网站电商平台收集客户的购买线索,然后按区域分配给经销商处理,并设置一个时限,如果未在时限内完成交易的,则可以通过车企自身电商平台进行服务,这样既支持了经销商的工作,也可以满足消费者网上购车的需求,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