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经管理财类图书要想销售好,一般的主题都是教人如何发财致富,或者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或者如何带队伍,或者是职场晋升之道,或者是钱生钱的理财方法。但这些都只是赚钱的信息,而不是有关财富的知识——毕竟,财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应该如何看待财富、获取财富,比财富本身更需要了解。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穷爸爸》畅销多年,所讲述的正是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钱,在经历了正确的财商教育之后,人们才能真正掌握财富。
首先,金钱不是罪恶,造成一切动荡的,只是人类对金钱的贪婪,所以人性的问题不能追究财富本身,以往农民起义后毁掉上一代创造的文明和财富,实在不是什么义举。毕竟,创造财富不易,如何让金钱和财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才是正道。同样,金钱不会让你致富,中国有个说法,叫富不过三代,可见致富的基因并不会完全遗传。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人脑有左脑、右脑和潜意识三个组成部分,人总是在欲望和恐惧中挣扎,如何协调自己内心的理性和直觉,按规则办事,才不会因为恐惧而一事无成,或者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富爸爸”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富二代”,而是成为下一个“富爸爸”,财商教育比继承的遗产更为重要。
格林斯潘曾说过,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宪法和教育。这一点,在华尔街英语的创始人帕奇的《赢者之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的这一轮崛起,最开始是为了振兴中华,挺立在屈辱和失败之上——新东方创始人老俞的成功学曾经鼓舞了一代人,其后越来越转向对物质和财富本身的关注,而忽略了财富带给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老俞曾笑谈创业是因为没钱给老婆买一条漂亮的裙子,但在华尔街英语创始人帕奇看来,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成功只是良好事业的标尺,幸福则是美好人生的标尺。所以,不同于新东方的励志大课堂,华尔街英语更注重每个学员的过程和感受,教你学习语言的时候,更让你明白收获幸福的方式,是与他人分享幸福。与中国管理层普遍推崇的《狼图腾》式的“狼性管理”不同的是,帕奇更希望大家接受一种“幸福成功学”,毕竟,一夜暴富带来的狂喜,没有稳步前进做大企业重要,为人民服务也好,客户至上也罢,都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社会的和谐与仁爱,而这才是财商教育所希望达成的理想社会。
经济学也并不是教人发财的学问,梁小民教授在《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中提到,300年前,全世界都是穷国,而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在英国相结合之后,现代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所以,经济学本身不能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安排一套激励创造财富的制度,而不是依靠贤能治国、专家治国——那本质上还是人治。同样,在《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中,罗斯托比较了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不同特点,找到了现代经济奇迹的原因——虽然传统社会也有科技与文艺的丰硕成果,不过这些成就都是国家和君主为了稳定社会、显示其圣明统治所需,科技与艺术都在圈养之中,老百姓并不能从中获益,而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了动力和支持,调动了大多数人对更美好生活和财富的渴望,所以,现代经济的成就才远胜过古代。
最后,在《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中,奇点大学执行主席彼得•戴曼迪斯认为,共同富裕、和谐打通并非只是乌托邦,人性自私来自于物质匮乏和资源短缺,而这一点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得以实现,而最底层的十亿人则可以通过广泛的信息市场和慈善的帮助,通过DIY的方式实现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生存压力将不再成为社会矛盾的源泉。重要的是,物质充裕之后人性的改变,需要的是正确的财商、情商教育,与智商教育一起,使人类在这又热又挤又混乱的世界上能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