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连亏不退市 谁把规则当儿戏?


    A股市场上市公司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形色色。媒体每年都会评出当年在某些方面“最为突出”的上市公司,如最坑爹上市公司、涨幅最高的上市公司、分红最多的上市公司等。相对于这些上市公司的所谓之最,因为财务造假而逃脱了被退市命运的南纺股份,不仅属于最“牛”上市公司,其造假行为亦被戏称为“史上最划算的保壳计划”。

    日前,南纺股份的一纸公告,揭开了其财务造假的谜团。公告称,上市公司于5月15日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给予罚款和警告的处罚。而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有关内容显示,公司于2006年~2010年间,连续5年分别虚构利润3109.15万元、4223.33万元、15199.83万元、6053.18万元和5864.12万元,占其披露利润的127.39%、151.22%、962.40%、382.43%和5590.73%。如果扣除虚构的利润,南纺股份2006年~2010年的利润分别为-668.65万元、-1430.59万元、-13620.47万元、-4470.40万元和-5969.01万元。也就是说,从2006年~2010年上市公司实际上都是亏损的。

    即使是按照旧的退市制度,南纺股份连续亏损5年,其终止上市的命运其实早已“被注定”。不过,因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就算财务数据追溯调整后连续5年净利润亏损,监管部门仍然没有将其“扫地出门”。毫无疑问,财务造假为南纺股份规避退市风险立下“汗马功劳”,而这又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

    透过南纺股份财务造假,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是上市公司早在2012年3月23日就收到了监管部门的《调查通知书》,而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则是在2014年5月15日。从立案调查到作出处罚,监管部门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跨度,无形中对违规者的处罚效果会严重打折。其二是南纺股份财务造假再现违规成本低的一幕。如上市公司被警告并罚款50万元,相关责任人员被警告并罚款3~30万元不等,更有因为已过行政处罚时效没有被处罚的责任人员。其三,连续5年财务造假,并且连续5年亏损,对这样的公司竟然却是警告与罚款了事,处罚太轻自不待言,也凸显出退市机制的形同虚设。其四,南纺股份的审计机构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这与对上市公司从轻发落一样不可思议。

    其实,南纺股份让某些业绩亏损或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看到了保牌的“希望”,其如此成功保牌也堪称A股的一大“创新”。如果上市公司面临着退市的风险,其大可以向南纺股份“学习”,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实现保牌,进而继续混迹于资本市场中。

    上市难退市更难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点,也是市场“优越性”的一大表现。即使是前年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的情形下,A股的退市门槛仍然太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这也是股市“不死鸟”横行、僵尸公司能够“苟活”于市场的主要原因,也是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A股退市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对违法失信行为“零”容忍,不能只成为口号,那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南纺股份财务造假行为无疑打了退市机制一记响亮的耳光。而需要指出的是,南纺股份造假并且连续亏损却不退市,又是谁把市场规则当儿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