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小崔小撒:您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
苗实:我为什么会脱颖而出?除了名师指引十年寒窗业精于勤之外,还有两个不得不说的原因。第一个,绝大部分体制内人才被束缚住了,不敢讲真话;第二个,不少体制外人才为了生计,没有条件讲真话。所以,不在体制内和家人大力支持是我的比较优势,以致于尽管小有才能,还是能够得以充分施展。当然,网络平台至关重要。再一个,恩公白老先生说过,自己热爱的事情,再渺小也是伟大的事业;自己选择的道路,再泥泞也要把它走完;自己具有的特色,再难也要把它显现出来。而且,自己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我认为,恩公的话非常有道理。的确,要成就自己,就是要热爱,选择,尽最大可能做出特色。这一点,相当重要。记得陈丹青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父辈,全被糟蹋了。在他们的壮年,二十几岁到将近五十岁,都在挨整,或者整人,都在荒谬的岁月中,荒废一生。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仍在被糟蹋,他们还在考政治,考外语,就是不折不扣的被糟蹋。无可自救,只有熬。若干家伙可能会脱颖而出,大部分都给废了。所以,我从2001年一直到现在,完全在自学,完全脱离了学校,完全脱离了体制,就在自己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干扰,这极大增长了我的学识和才干,那么取得些许成功就不足为怪了。
82.小崔小撒:您对书的发表,有什么话要说?
苗实:有不少作者反映,书不火。我说,挺正常。当下中国人都是一切向钱看,读书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在这极少数人中,读专业书的仍然是极少数。譬如我的系列作品在网络发布以后,前前后后有三年时间,下载的人数接近万人。按照我的网络影响一千万人计算,下载过我的作品的人仅占千分之一。大家都知道,专业书是有门槛的,当然看书是要动脑筋的,而欣赏音乐电影就不一样,它是一种没有门槛的试听享受。譬如,霍尊的卷珠帘,一有影响,就火得一塌糊涂。可以说,这个歌我听了好多遍,也不在乎它具体什么意思,就认同这种唱腔而已。我想,不少人都是我这样的。所以,书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可以火。但是,要扩大范围几乎就不可能。
83.小崔小撒:有不少人说您很拉风,具体是怎么回事?
苗实:的确,认真读过我作品的人,都说我是一位极为拉风的人。其一,读书三十三年,自学二十三年;其二,痴迷经济学,作品富有原创性,成名成家;其三,敢于说真话,为人民谋幸福;其四,慈悲喜舍,菩萨心肠。不过,我在世俗人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一无妻无子,二无房无车,三无富无贵,四无权无势。可以说,这就是真实的我,而我就是这样的人。也许,这就是一个文人的本来面目。我经常说,我是中国经济学界的菩提达摩,绝对不是妄言。记得王安石有句名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好道出我的心声。就像阿里巴巴马云所说,很多人在讲,想要成为马云,如果我能重新选择,我一定不会再做马云,太辛苦了,这是实话。
84.小崔小撒:对于留学,您怎么看?
苗实:对于留学,尤其去西方发达国家,我是赞成的。因为这样,可以睁眼看世界,对中国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譬如,中国为什么落后,一直呆在国内,极少能够明白。而一旦有了出国经历,两相比较,深思熟虑,就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大家都知道,林毅夫先生在台湾.大陆和美国都有学习经历,看问题就有广阔的视野,见解独到。不过,遗憾的是,林先生过于趋时,并没有发挥自己拥有的比较优势,以致于在发表言论时粉饰太平,指鹿为马。如果这样,比没有出国还糊涂,危害还大。所以说,是否敢于说真话,有时候与是否出国似乎关系不大。
85.小崔小撒:您怎样看待国内矛盾?此外,您怎样看待当下中国的道统.政统与学统?
苗实: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各种重大矛盾被激化的边缘。如果无视这些矛盾,延宕改革,矛盾激化就会成为现实,后果不堪设想。譬如,围绕农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围绕资金,社会与国有银行的矛盾;围绕投资,民营与国有企业的矛盾;围绕权力,民众与腐败官员的矛盾;围绕环境,居民与污染企业的矛盾;围绕福利,普通群众与官员的矛盾;围绕公共服务,农村与城市的矛盾,等等。所以,改革不仅不能止步,而且务必见到实效。至于当下中国的道统.政统与学统,我是这样认识的,道统,是纯粹的体,政统是纯粹的用,学统是半体半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无所谓道统。而后三十年,道统在逐渐恢复。道统,就是以体制外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大反思.大批判和大叫板;学统,就是体制内知识分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政统,就是执政集团的治理体系的客观存在和正常运转。而且,道统兴则国泰民安。
86.小崔小撒:改革开放前后,是两个时代,您如何认识?
苗实:毛时代,最大的失败,就是既没有人权,又没有产权。也就是说,自由没有,面包也没有。而邓时代,最大的成功,就是部分恢复了人权和产权。也就是说,自由有点,面包也有点。现在,中国领导人讲中国梦,志在中华民族复兴。我看,要圆这个梦,实质上就是力争人权和产权的完全恢复。否则,还是带着枷锁在跳舞,壮志难酬。 赢得人民的信任,其实很简单,就是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让人民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且,政府要甘于清贫寂寞,不胡作非为,宁为铺路石,不做拦路虎。新中国成立六十五年了,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是不得人心的经济模式,而市场经济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经济模式。可以说,政府包办一切,是通往奴役之路,效率公平一损俱损;人民自由选择,是通往繁荣之路,效率公平一荣俱荣。当下中国,之所以出现贫富差距.腐败猖獗和创新不足三大问题,都是政府干预严重不当,从而扭曲市场所致。所以,深化改革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政府恪守本分,让市场活力回归,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高阶段。而且,成功转型是充实中国梦的不二法门。
87.小崔小撒:现在,人活得很苦,您觉得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也知道,姚明是体育界的小巨人,而我听说有不少人传言您是文化界的小巨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苗实:恩公白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请记住终身受益的四句话,人生是酸甜苦辣的,“苦”是正常的,不要埋怨活得太苦,要体会到苦中之甜;工作是劳累的,没有累就不可能有收获,但要累得值得;命运是可以变的,但需要努力,而不是抱怨;理想是可以设想的,但行动才是硬道理,不是说说而已。我认为,恩公的话相当有道理,值得我们年轻人铭记。至于谁是文化界的小巨人,恐怕争议很大。当然,大家能够提到我,可以说是荣幸之至。不过,据我猜测,可能有下面三个原因。其一,我专门读书的时间很长,毕竟我的前半生从头到尾就是读书,几乎没有工作经历;其二,知识面非常广泛,毕竟我除了学习研究经济学,对文史哲,包括宗教,都有相当程度地涉猎;其三,知识追求是我生活的全部,毕竟我只是痴迷知识的探索,远离世俗生活,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以致于被白老先生和师兄弟们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此外,这极有可能是江湖故事,权作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必过于当真。
88.小崔小撒:您对人群如何划分?此外,听说眉县东汉时期有一高士法真,您可否介绍一下?
苗实:人在世间,可以成为生活中人,也可以成为事业中人。而且,既然选择了,就尊重自己的选择,坚守自己的选择。一般而言,生活中人更现实,事业中人更理想。当然,人要存在,有的人在千方百计克服现实中的困难,有的人在千方百计克服理想中的困难。可以说,这两类人都是有担当的人,都是乐意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不懈努力的人。可能,这两类人成就有时候相同。但是,理想中人相对更容易受到关注。所以,一个理想中人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不足为怪,当事人应该早有思想准备,以便从容应对。至于东汉名士兼儒学大家法真(100年-188年),字高卿,号玄德先生,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眉县)人,清心寡欲,隐然自守,不好功名,不接触俗世中事,是东汉末年南郡太守法雄之子,也是三国时代蜀汉集团谋士法正的祖父,《后汉书·逸民列传·法真》是这样记载的,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南郡太守雄之子也。好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弟子自远方至者,陈留范冉等数百人。性恬静寡欲,不交人间事。太守请见之,真乃幅巾诣谒。太守曰:“昔鲁哀公虽为不肖,而仲尼称臣。太守虚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赞本朝,何如?”真曰:“以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若欲吏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太守戄然,不敢复言。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同郡田弱荐真曰:“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臣愿圣朝就加衮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年八十九,中平五年,以寿终。
89.小崔小撒:学界的头衔相当繁复,您怎样看?
苗实:许多人把头衔看得很重,往往忽略一个人的学识,我敢断言这是十足的舍本逐末。其实,头衔只是象征,如同店铺门前树立的招牌。也就是说,生意兴隆是店主经营有方的结果,而招牌只是起着向路人指示的作用,那么头衔对于知识分子也是一样,学识是学有所成的结果,而头衔只是表明从事什么职业,既不代表有头衔的知识分子都一定有学识,更不代表头衔可以把一个文盲包装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所以,对知识分子而言,头衔永远是末,而学识才是本。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一个只有头衔的人就是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到头来只会贻笑大方,沦为笑柄。至于渊博的学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三五十年,甚至一生,是不可能成就的。
90.小崔小撒:对于政府用人,您有什么想法?
苗实:常修泽先生有一个基本观点,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当然,该排斥的应排斥,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排斥了一些不该排斥的东西。“包容性制度”特别在用人问题上,要讲“五湖四海”。刚才说到保护中青年,胡耀邦主持中央时期,比较清明。1984年莫干山会议选人有“五个不讲”,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务、不讲关系,不讲名气,“以文选人”。只要能给中央建言献策,有好的想法,我都用。这种“英雄不问来路”的做法,把一些默默无闻的人推到了历史舞台上,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命运。现在,讲背景,讲学历、讲职称、讲职务、讲关系,排斥了多少有为青年(特别是社会底层青年)。我认为,常先生说得相当好,改革开放事业要取得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就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多有禁忌,处在社会底层的有为青年只能被边缘化,甚至被埋没。这样的话,就等同于是有眼无珠,暴殄天物。
91.小崔小撒:可以说,您是张载的跨时代乡党,心里有什么触动?再一个,张载是易学大家,听说您也会算卦?
苗实:据介绍,张载学说,包括“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精思力践”的求实作风.“为政足民”的政治情怀和“躬行礼教”的传统美德,尤其是他的“四为”思想概括了张载一生的抱负和理想,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社会担当,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在心,永远学习。虽然,我与张载是跨时代的乡党,但是对于张载学说不是非常熟悉。如果以后有空闲,争取系统学习研究张载学说,做一位合格的张载学说的传播者。至于算卦,我只晓得那么一点点,只求“玩索而有得”。从来不给别人算,这是我的原则。易学上,讲理象数,我偏向于研究理。
92.小崔小撒:回顾过去,您大哭过几次?
苗实:三次。第一次,是最疼爱我的爷爷于1983年末逝世。第二次,1993年初次高考失利。第三次,2004年下半年感到自学经济学太痛苦。
93.小崔小撒:您是否有出离愤怒的时候?
苗实:有。当时是2003年底,我放弃高中物理教师的铁饭碗,自学经济学,母亲非常不理解,经常与我生气,结果我气坏了,实在忍受不了,就当着母亲的面,脱下一只布鞋,在自己的脸上扇了三下。接着,把汗衫也脱下来,撕成了几片。可以说,母亲一下子惊呆了。从那以后,母亲再不反对我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94.小崔小撒:您有没有受过极大的委屈?
苗实:有,那是2002年,有一件事我根本没有做,结果有人诬陷我,还有不少人相信。但是,我是有口难辩,跳到黄河也洗不清。还好,事情过后一年,大家都冷静下来了,才还我清白。
95.小崔小撒:您爱锻炼身体吗?
苗实:从高中到大学这十一年,特别爱锻炼。记得,腿上绑沙袋,三年时间;拉簧五根,每晚拉一百次;俯卧撑,每晚一百次。有时,用砖头代替哑铃来锻炼。当然,还有上面提到的跳霹雳舞和打篮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专注于经济学,我锻炼就很少了。
96小崔小撒:您什么时候最孤单?此外,您最喜欢什么颜色?
苗实:是2001年到2005年之间,我当时放弃高中物理教师的铁饭碗,闭门攻读经济学,除了我本人之外,家人亲戚,老师同学,都不赞成,至少是不理解。在村里,引来不少笑话,父母压力很大。这个笑话,是农村话,也就是讽刺挖苦或嘲笑糟蹋的意思。至于喜欢的颜色,那自然就是深蓝色。毕竟,咱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跟深蓝墨水打交道的时间最多最长,感情自然不是一般得深。
97.小崔小撒:您上面说2005年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可以透漏一下具体情况吗?另外,您现在幸福吗?
苗实:可以。当时,除了自学经济学很辛苦之外,还要面对各种反对的声音,所以身心疲惫到了极点。结果,就是严重的神经衰弱,再加深度的失眠。不仅,长期睡不好觉,而且,经常头疼。以致于,看不了书,吃不下饭,只好进医院。至于幸福,我觉得现在比过去幸福多了。记得恩公白老先生说过幸福“三没三有”,那就是幸福没有模式,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但幸福有理念的支撑,有基础的积累,有个性的反映。
98.小崔小撒:您在文章提到过,之所以能够取得些许成就,父母的功劳最大。那么,请您介绍一下父亲的情况。
苗实:好。我父亲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1959年开始上学,1965年高小毕业后,考上天水技校,因家贫中途返回。在1966年下半年,去北京参加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1968年至1970年,生产队出纳。1971年至1975年,在生产队劳动。1976年1978年,生产队保管员。1978年至1980年,生产队队长。1981年至1982年,大队农试站站长。1983年至1984年,生产队队长。1985年至1989年,与人联合开办五金厂,采购员。1990年至1992年,农村务农。1992年至1998年,小组会计。1998年至2000年,帮县上的百万富商做辣椒生意。2000年以后,一直在农村作务猕猴桃。相比村上的其他人,父亲天南海北都去过,见识不是一般地广。在我的印象中,无论家里遇到什么困难,父亲都能够乐观面对,积极化解,而这也就是我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精神资粮。今天正好是2014年父亲节,我想借这个机会给父亲说几句话,父亲是一本好书,里面装着各种精彩故事,给你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小时候,父亲很严厉;等长大了,父亲更温情。当你失落哭泣的时候,父亲低语砥砺勇气;当你寒冷无助的时候,父亲生火带来温暖;当你迷路彷徨的时候,父亲是指路明灯;当你事业辉煌的时候,父亲不忘时时提醒。父亲,您辛苦了。
99.小崔小撒:下来,请介绍一下母亲。
苗实:我母亲与父亲同龄,生长在河东。可以说,没有上过一天学,从小就开始给家里干活。1971年下半年,嫁到河西,就是我们张家。随后,我.二弟和三弟相继出生。母亲考虑到三个儿子负担过重,就把三弟换来了我现在的妹子。可以说,母亲相夫教子,任劳任怨,一直辛苦到现在。更进一步讲,母亲四十多年的勤劳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的半边天。说到奉献精神,母亲是第一流的。毫不讳言,我现在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精神都是源于母亲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我曾经为母亲写过一首小诗,母亲,您是水,是空气,是阳光,我是一棵小树,没有您的滋养,我成为不了天下可用的栋梁;母亲,您是天,是大地,是草窝,我是一只小鸟,没有您的平台,我飞不远飞不高飞不好;母亲,您是佛,是高山,是大海,我是一个沙弥,没有您的慈悲,我就会狭隘自私没有奉献精神;母亲,您是锅,是面盆,是柴火,我是一粒稻米,没有您的力量,我就不会洋溢着饭香供人品尝;母亲,您是思,是智者,是老师,我是一位学生,没有您的启迪,我极可能朽木不可雕难以成才。
100.小崔小撒:还有您的弟妹,也介绍一下。
苗实:二弟,初中没毕业,就去当兵,复员后就去打工,现在还在打工。不过,已经结婚,房也盖了。原来,不喜欢干农活。现在,很勤快,经常给父母帮忙。妹子,上过服装学校,毕业后就去了南方。现在,与丈夫在深圳一起生活。可以说,妹子给家里的经济支持很大,几乎年年都有表示。除了钱,家里人十几年来的衣服全是妹子从南方邮递过来的。说实话,我能够走到今天,妹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记】
我苗实是个小人物,在某些人眼里不值一提。但是,小人物却有大阅历,有大见识,有大格局。毕竟,我的前半生看似起起落落,艰难困苦,却自始至终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或许在学术上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有一点积淀。对于读书,我有许多话要讲。但是,真正要讲,又不知从何讲起。因为,这个记忆太丰富多彩了,以致于呈现出来的东西,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尽管如此,我是真诚的,老实的,坦白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完全支撑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的。我说过,从出生到四十不惑,尽是投资,没有物质上的任何收益。少说,不包括我的精力投入,也有五十万元以上的开支。可以说,这个数目放在我的家乡眉县,足足可以购买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和一辆小轿车。所以,如果没有对我有这个花销的话,我的父母就可以过上高档的小康生活。而现实是,他们过着中档的小康生活,还依然在田间不停地劳作着。而且,这里头,还有弟妹的付出。客观地讲,我的父母在同时代人中,尤其是西部农村,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人了。是他们的勤劳与宽容,为中国乃至世界奉献了一位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智者。毕竟,正如一位哲人所言,经济学是“经纶天下,济世救人”的学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一点上,他们的价值得以升华。同时证明,农村也是藏龙卧虎之地。当然,对我而言,成绩是大家的,努力是自己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本质上都是学生。而且,这是我的本色,我要力争永远不褪色。记得,长安三老之一的著名书法家叶浓老先生曾写有名句,诗品书品画品,人品至上;人气才气灵气,骨气当先。我认为,甚为高雅,而欲成大德行大学问大手笔者,理当如此。最后,感谢一路与我相伴的任何一位有缘人,包括亲人,老师,同学,朋友,过路者,陌生人,等等。如果小可有冒犯之处,万望多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