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个负反馈调节关系的稳定性。这个调节关系的实质是,社会对政权组织有特定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社会利益受损,产生反抗。所以,不仅社会要靠政权组织的治理,政治的结构和形态,也是取决于社会的。在政治和社会构成的稳定关系中,如果社会和政权组织的结构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不会发生变迁,这个关系也不会有变化,政治的专制形态将持续下去。但是,社会自身却比政治结构复杂得多,不象政治,社会与政治的关系远不能概括社会的各方面。政治只受到社会的影响,而社会不仅仅受到政治的影响,更要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社会发生变迁,这种变迁影响到社会与政治的关系,并最终使政治的形态改变。
根据《社会结构生成》一文,在社会和政治的关系之外,社会主要是一个经济结构。这个经济结构围绕资源占有建立起来的,资源占有的稳定是社会经济结构稳定的首要条件,而这正是政治的核心职能。
作为一个整体,经济结构的职能是它在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中的作用,作为整体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人类为掌控自已生存环境的努力。这种关系中认识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直接决定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又决定人类协作劳动的组织形式,决定人类的经济结构。
所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的进步将使经济结构----社会的主体结构发生变迁,一旦认识获得突破性进展,将导致经济结构的突变,进而影响到政治的形态。
从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变迁应该能够看出这个过程。一开始是小规模的,手工业的发展使新的经济结构建立起来,虽然不是全局性的,但新的利益群体产生了。新的利益群体开始推动政治结构发生缓慢变化,这些变化为政治结构的突变打下良好的基础。当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工具系统变得强大后,早期农庄式的小型生产结构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市场机制被引入经济结构中来。通过市场机制,经济结构实现了一个飞跃,从农庄式的小型结构发展为社会性的宏观结构。
结构,意味着个体的稳定行为模式。从个体的角度,结构中任何个体的行为都不具有太大的自由度,因为结构使个体的环境稳定,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个体的理性选择的结果趋向同一。
但是市场机制却与以前的任何社会结构有着根本区别。市场机制也是稳定的结构,但这个稳定不再是个体稳定行为模式的耦合,它指个体关系中均衡点的稳定。这个稳定是动态稳定,即通过不断调节来达到稳定。这样说好理解一些:恒温器类的反馈调节机制需要预设一个目标,当环境导致偏差,反馈控制启动,偏差消失,反馈控制停止。但这里所说的均衡点却不是预设的,它是生成的,只要有买卖的交互关系,就有均衡点,也就是说目标是内含的(没有价值这个概念,只有价格)。这种机制下,偏差并不由环境产生,而是系统固有的涨落,不可能被消除,于是调节也不可能停止。调节是什么?正是个体根据偏差进行的理性选择。对个体来说,偏差意味着个体的环境条件不稳定,并且是根本不可控制的,个体每次交易都必须要根据偏差作出判断。
于是我们清理出“自由”的基本含义:没有市场机制之前,人的行为被固定在结构中,行为方式是稳定的、单一的,使用强制或控制思想的方式来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对结构的稳定是有益的;产生市场机制后,市场机制靠人的理性判断和自主决策来完成,限制了人的理性能力和自主决定权,市场机制不可能完成。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需要具有理性判断能力和行为的自主决定权,这是社会结构的要求。这就是自由的含义。
政治的职能就是保证社会结构的稳定,前市场经济时期,对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限制是专制政权保证社会和自身权力稳定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对政治的要求改变了,保障个人的自由成为社会对政治的要求。绝对权力必然侵犯个人的自由,所以民主宪政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形态。自由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在自由主义思想中已有太多的论述,这里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