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自然的掌心里(武当游记上)


 走在自然的掌心里(武当游记上)

  

彭淑玲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这句话说的就是武当山。能有这样的底气,能承受这样美誉的,也只有武当山了。

  清晨的武当山,还有些凉意,树叶上的露珠,剔透晶莹。空气洁净、轻盈,没有烟尘的味道,夹杂着草木与泥土的气息,充足而饱满的氧气,让人感觉肌肤如丝绸般润滑、视野如长风万里般开阔。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这里的空气真的有点甜丝丝的感觉。找个地方坐下来,呼吸,尽情地呼吸,是吐故纳新。此地的山风,是润和的、浩荡的,从肌肤一直吹进心灵,全身通透、舒坦。有人说,来这里爬一次山就等于洗肺一次。

  沿着山路往上走,走着走着,渐渐地觉得耳聪、目明、心慧、身轻。走了一会儿,突然听到了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我高兴地叫了起来。真是一处绝美风景,美如天籁。溪水潺潺,周边山石环抱,古藤野花,绿意弥漫,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鸟语,是原生态的风韵与气质。我干脆脱下了鞋袜,卷起裤脚,从清凉溪水底下的鹅卵石走过去,坐在一块体积较大的石头上,把脚搁在水里,没有目的地摆弄着,让我想起童年的时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是这座山里的主人。在这座山里,人的声音渐渐地被绿色淹没,人再多,也还是觉得寂静清幽。远远地看去,铺天盖地的都是树,树叶在阳光下变换着颜色,翠绿深绿黛绿墨绿,火红深红绛红醉红,绿得润润的,像是上了年岁的玉,红得像是快要燃烧起来,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山上全是些高大的树木,种类繁多,叫得出名的,有香果树、篦子三尖杉、金钱松、山白树、榧树、水青树、杜仲、胡桃、鹅掌楸等。还有太多经历了风霜的古树,仿佛与日月星辰一样永恒。南岩老虎岩前的一株600年的银杏树,冲虚庵门前的金花树相传为吕洞宾所植,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枝枝蔓蔓地缠绕着,亲热地挤在一起。

  武当山的云雾很值得一说。大自然赋予武当山以灵秀,灵秀的神韵中有雾的神韵。渐渐地走上去,雾气越来越浓,氤氲的,湿润着,诗意一般如在云端雾里四肢飘飘的感觉,如入仙境,仙风道韵,紫气撩人。再往上走,极重的雾气不再流动,似定格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格外地端庄静默。这一刻,时间和天地似乎是停顿的、凝滞的。

  武当山是一本大书,一天是读不完的。晚上,在这山里住了下来,为的是一颗粗糙的心,能够得到这一脉灵山圣水的滋养与提醒。我想,真正的得道,得的就是一口与天地自然可以交融的气吧。人,永远是大自然的孩子。

  山里的夜,很静,不像城市的夜,没有丝毫妖娆之处,却也丰富多彩。风吹树叶的声音,虫鸣的声音,还有空气中淡淡的草木香气,树木、泥土与我们一起呼吸,让人安宁,渐渐地睡去,一夜无梦。

  道可道,非常道。年轻气盛的时候,从文学杂志上读过这句话,觉得好笑,像孔子般的之乎者也,以为是修道之人的故意卖弄。经历人生的风霜之后,才明白,真正的道,就是我们生于兹、回归于兹的那个无,我们的目标就是与自然融为一体,学会谦卑、感恩,成为自然之子,而不是万物之灵。

  在山上,看到一些上了岁数的得道高人,他们大多是在山上居住,遵循严格的戒律,用最坚定的信念,过最简单的生活。他们是真正懂得生命意义的人,上了年岁,眼神依然清澈详和,内心恩慈,步履轻盈。他们是真正的自然之子,放下尘世中的一切,从此不问出处、年龄和姓名,灵魂深处拥有纯粹而坚定的一簇心光,坚定的相信自己的修行之路,清苦从容而又饱满厚重。在这里,男道士被称为乾道,女道士被称为坤道,取自《周易》中乾为阳,坤为阴的说法。我们所谓的功名利禄,在他们的眼里,远没有风霜、阳光、雨露重要而美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道行。对物质所需要的,就是一些泥土、阳光、雨露,自己种菜、吃饭、做琐碎杂务,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而我们,每天因为无数欲望颠沛着,没有方向,空虚、困顿,甚至折磨成疾。若能保持一定的清醒,遵循内心的品德与良知,舍弃了物质繁华,便可坐拥一片洁净温暖的心灵世界。其实尘世间的诱惑,本身并不是诱惑,而是因为我们有一颗贪婪的、不懂得正确取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