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击落了马航MH17航班?


   

最近可谓大事不断。世界杯7月13日刚落幕,德国队历史性的在美洲大陆夺取世界杯。金砖5国领导人在巴西会晤,7月15日达成协议,决定共同发起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基金。这是金砖5国继续深化合作,甚至尝试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之外开辟新领域的具体表现,该体系的发展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持的旧有体系构成巨大威胁。
与此同时,就在乌克兰危机看似有所缓和的情况下,7月17日发生了一件轰动效应更大的事件,马航MH17航班由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时,途径乌克兰被击落,坠毁地点距俄罗斯边境60公里。机上298人无人生还,其中有192名荷兰人(当然数字还可能被更新)。
看到此消息,震惊之余,几个疑问冒了出来:为何又是马航?为何在俄乌边境?为何是从阿姆斯特丹到吉隆坡的航班?谁干的?
下面针对这些问题个人进行一点粗浅分析。
看到马航,我们很容易想起MH370航班,想起航班上153名同胞,心急如焚。
为何此次仍然是马航?由于有之前的MH370失联事件,人们对马航疑虑丛生——而MH370失联事件本就是一场阴谋,其时间正值中国提出并着手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目标。此事暂按下不提——于是马航时隔几月再出事人们也就有了心理准备,有了MH370的操作经验,操盘此次事件就更加轻车熟路。而且经过MH370事件,马来西亚政府被事件操控者一定程度上抓住把柄——这从马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手忙脚乱前后矛盾的表现就可看出。所以马航有充分理由当选。人们普遍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这两次事件的当事飞机正好都是波音777。在MH370失联事件中,波音公司承认他们的飞机发动机上有后门装置,可以将飞机飞行数据传回总部,同时承认他们的飞机在必要时可以被远程操控,启动应急装置而自动驾驶,此时,机师根本起不了作用。
那为何又在俄乌边境?
出事地点显然是精心选择的。乌克兰政治危机众所周知,现在乌当局正和乌东部反政府武装交战。此次乌克兰危机与以往不同,以往的来来回回的颜色革命本质上属于俄欧争夺,但都通过谈判妥协解决了问题。并未发生如此大规模流血冲突甚至内战。原因很简单,欧盟核心利益带在西欧,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最好,不加入也能接受,但对俄罗斯,若乌克兰加入欧盟并最终被接纳为北约成员,俄本土将直接暴露在北约军事威胁之下。所以,俄罗斯绝不允许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乌克兰对俄罗斯和欧盟作用的不同决定了俄欧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有妥协的余地。以往纵然发生多次颜色革命,但俄欧经过妥协又可达成平衡,况且,俄欧已经决定发展新型双边关系,在乌问题上更无这种非你即我的理由了。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这次乌政治危机中,与欧盟相比,美国声音更大,美国已承认,在乌“民主化”进程中已花费了上百亿美元——乌政变后,正是在代行总统职务的乌议会前议长亚采纽克的推动下,乌内战不可逆转。故此次乌政治危机与以往的不同在于由俄欧博弈变成俄美较量。所以事情才愈演愈烈,超出了俄欧尤其是欧洲控制范围。美国的目的在于通过乌国内危机离间俄欧关系,使欧洲重新回到自己跟班的角色上来,为更大的目的服务。
此次事件发生在俄乌边境后,乌当局和美国政府不断宣称此事是乌东部反政府武装干的,以此影射俄罗斯,因为乌东部反政府武装是俄罗斯支持的。而MH17航班上298人当中,多数是荷兰人。此事激起欧洲欧盟强烈反应是必然的,除非欧盟领导人清楚其中利害关系。所以影射俄罗斯的目的在于挑起俄欧冲突。这也就是第三个问题,为何是从阿姆斯特丹到吉隆坡的航班?
来到第四个问题,这事到底是谁干的?此事牵扯到的直接相关方有欧盟、俄罗斯、乌反政府武装以及乌当局。
欧盟自己首先排除。现在大多数舆论包括我们国内舆论都在暗示俄罗斯,真是俄罗斯吗?对俄来说,既然乌内战不可避免,那总不能让乌当局完全取得胜利建立亲美政权,推动乌松散联邦化较为理想,但这需要欧盟配合。不得已分解乌克兰,保住乌东部南部传统亲俄地区的独立作为战略缓冲是底线。现在乌当局和反政府武装的战斗在继续,乌当局并未占到多大便宜,乌东部、南部的部分州在酝酿独立,也就是说,局势总体并未朝着对俄罗斯不利的方向发展。俄为何要在这个时刻击落mh17航班?俄若这么做等于直接介入乌内战,而且会使自己在道义上陷入被动并挑起与欧盟的冲突,一方面击落载有多数欧洲人的航班,另一方面使欧盟判断俄想独吞乌克兰。这些都是俄欧双方竭力避免的。综上,俄罗斯做这事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乌反政府武装来说,其总体是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下,前述分析,局势并未朝着对俄不利的方向发展,俄无击落动机,也就不可能授意乌反政府武装去干了。
乌当局呢?有人会说,乌克兰想加入欧盟,其当局怎么可能击落载有这么多欧洲人的航班?
那会是谁?当一件事找不出作俑者的时候,按照谁受益最大谁嫌疑最大的原则推理一般没错。此事谁受益最大?毫无疑问是美国。对美国来说,有充分动机做这件事:一方面可以离间俄欧关系,使欧洲更好地与自己协调一致对付俄罗斯,另一方面可以借机抹黑俄罗斯,为乌内战扩大化制造借口。这两方面目的一致,挑起俄欧对立甚至冲突。但对美国来说,亲自上阵去做显然有辱斯文,所以授意乌当局在合适时间出手一击最为合理。——须知乌现在是亲美派掌权,其行为更多体现美国的意志。当然美为此提供情报侦察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别忘了飞机还是波音777。
所以正常逻辑下应该是乌克兰当局直接操刀,但背后若隐若现地忽闪着美国的魅影。
所以事件发生后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声称,若飞机确认是亲俄武装击落,欧洲须带头行动。接着又说,情况似乎愈来愈可能指向亲俄罗斯叛乱分子击落马航客机。这其实是美国的态度,还是指向乌东部亲俄反政府武装,希望欧洲赶紧行动。之所以由前任而非现任国务卿说出来,是因这样对美国政府来说若情况不按设想方向发展,他们可进可退。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虽然298人中多数是荷兰人,但荷兰、欧洲并未显示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来,反而异乎寻常的平静。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坠毁遇难者表哀悼,并要求国际中立机构对此事进行调查。对造成这一事件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记者提问是否怀疑乌亲俄武装对此事负责,默克尔表示,在中立机构调查并获得结果前,谈这个话题为时尚早。显然他们非常谨慎,因为他们深知其中利害关系,错误发声或者选择将对欧盟整体战略带来不可弥补的巨大伤害。
而到今天,7月19日,剧情有了新的变化,马航18日下午发表声明说,该公司在乌克兰东部坠毁的MH17航班向乌空管当局提交飞行计划时,要求在1.1万米左右高度飞行,但空管方面要求其减低飞行高度,在1万米左右的高度飞行。乌空管当局为何提此要求?他们将如何解释?
假如剧情真的逆转,不按策划者期望的方向发展,欧、俄、乌几方不但没冲突起来,反而坐下来谈了,策划者该作何感想?
似乎又是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