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之行(7):宁夏·黄河
7月17日上午,从银川前往中卫,准备去游览著名的沙坡头。
从银川出发,一路上二百多公里都有黄河相伴。路的右边是蓝色的湖泊和绿色的庄稼,还有规划整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往西则是荒凉的贺兰山。路的左边,就是黄色的黄河和绿色的庄稼、草场及树木。在那样一个西北高原,如果没有黄河,路两侧庄稼、草场及林木的盎然生机将被戈壁的荒凉所取代。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黄河造福宁夏的很小一部分。据说,在宁夏的黄河灌区,还有着全国最大规模的葡萄园,那里有着全国最好的葡萄酒原料,那里与法国的波尔多在同一纬度,被称为“中国的波尔多”。那天早上,我老早起来去参观了唐徕渠。渠边幽静的树林里,到处是晨起锻炼的人们。唐徕渠也是引黄河水形成的。自唐以来,它已造福当地百姓上千年了。看到有人用塑料桶从唐徕渠中取水,说要运去灌溉菜地。跟路人聊天,说黄河水富有营养,用黄河水浇灌的庄稼长得好。
宁夏人对宁夏的富庶很是自豪,他们总是将自己生存的这片乐土看成是上天的赏赐。当然他们明白,真正赐予宁夏富饶和繁荣的,是他们母亲河——黄河。当宁夏人说起母亲河几个字的时候,他们的感恩是真实的,是深切的。黄河全长五千四百多公里。但黄河造福两岸人民的,也仅仅在宁夏和内蒙的河套平原。在宁夏之上的上游,黄河水无法利用,而在河套以下,尤其是河南及山东等地,黄河的危害远远大于造福。很多年前有过一本叫做《河殇》的政论著作,说中国人对黄河的感情很矛盾,一方面将其看成是母亲,另一方面将其理解为恶魔。那天在车上我跟来自河南的老娄打趣说,黄河对于宁夏是“亲妈”,对于河南则是“后妈”。
“亲妈”造福于子女,子女对亲妈也感恩不尽。在青铜峡附近的黄河边,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塔楼式建筑,上面的匾额上大书着三个字“黄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