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处,就会拼命挤出时间在每个城市各个街道逛逛,中国解划开放三十年来,进行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化运动。在我看来,一线城市的城市化运接近尾声,二线城市城市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差的只是细节方面。近几年来神州大地上已经是四线城镇向现代城市化高歌进军。 小城市城市化热情被唤醒。我现在重点讲下各地小城市的特点,长三角的小城市和珠三角的小城市对比。
我眼中中国城市最好的城建应该走到了第七代。先说下深圳关内和上海浦东吧,这两个地方集中中国大陆最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师,结人力,物力,财力把这两个地方打造中国的样板城市,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城市,这两地应该有六星级城建水平,也就是第六代城建水平。七代城建水平城市最后讲。
百强县昆山GDP去年3000亿,经济实力超过很多省会城市,我特意在这个小城市呆几天,昆山市区已经消灭了农民房,注重对城市水流整理的,高楼在中小城市中不算少,街道已经全面黑化了。老城区也绝对看不到破败的房子。
再说另一个城市---东莞。城建和昆山相近的南方城市是东莞市区。东莞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工作由本世纪初期启动,到了03年市区很动暂不能改造的老房子全部重新刷层黄涂料。东莞当时城建口号是:三年大变样,五年换新城,不过在零四年那时候市区还是有很多城中村,现在已经改造的差不多了。这两个城市城建都在学习当地的大城市城建,比如说东莞城建参考学习深圳城建,昆山学习上海城建。东莞市区和昆山市区一样都有城中河流穿市而过。这两地对城中河改造的还不错。河流已经成为溶入城市的一部份。
另外东莞和昆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老城区县城的骨架迹象太明显了。东莞虽说是行政上地级市,但东莞是98年才由县升地级市的,而昆山尽管是行政级别上的县级市,可全市以年近500亿的财政收入超过大陆大部份二级城市经济实力。正因为这两地以前是个县,老县城的骨架构造在改革开放后的的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打造好了,现在再怎么旧城改造,老房子可以拆掉,但县城宽度的街道没法拓宽。 走进老城区还是明显感受到是个好展较好的县?中国县与地级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街道的宽度。中国老牌地级市,城市骨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构造好。现在旧城改造只需对两旁房子改造升级就行了。象中国重点地级市,比如湖南衡阳,江西九市城建规划都是按照省会标准设计的,一条宽阔的街道远不是当时县级市能够建的起的。所以重点地级市的城建怎么看都象个副省级城市。我把昆山市区,东莞市区划为第五代城建。象财大气粗的深圳规定城市楼盘容积率不能高于2点5,这是一般城市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