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之行(4):令人敬佩的长寿老人
2014年7月26日。
一路上导游说,巴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长寿之乡。国际公认的长寿之乡标准是每十万人中有七位百岁健康老人,而巴马二十六万人中,百岁以上健康老人达八十多,这一比率是国际标准的四倍多。导游说,走在巴马的乡村路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在劳作的长寿老人,他们有的在放牛或放羊,有的在播种或收割,有的在看孩子或者做生意。
步行去百魔洞路上,看到路边两位卖土特产的老人,神采奕奕,精神矍铄。老远就看出来,这是在央视四台“远方的家”中出现过的两位老人。在那集电视节目中,两位老人就是在同样一个地方,卖着同样的山货——芭蕉。我走过去跟二位老人打个招呼,确认电视上出现的就是她们二位。
从百魔洞中那些养生的人群中走过的时候,想起这二位老人,我对养生的不屑愈发强烈。想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说,一切价值都来自劳动的创造,那些进入高龄还努力创造价值的人的生命当然是更有价值的,而那些将生命虚度于养生的人的生命也将是虚无的。
从百魔洞匆匆出来,我就赶去找二位老人聊天。其中一位能听懂也能简单讲一点汉话的老人八十六岁,而另一位既不会讲也听不懂汉话的老人则已经九十六岁了。九十六岁老人似乎精神更旺盛一些,她讲话总是哐哐哐的,异常有力的样子。她跟人讨价还价的时候,洪亮的声音配合着有力的手势,给人很霸气的感觉。我买了八十六岁老人半串芭蕉,买了九十六岁老人剩下的两个粽子。有人围观过来,两位老人的自豪感增加了几分。两位老人都是周边村子的村民,她们每天都坐班车来这里卖东西。
我们上车准备离开的时候,九十六岁老人的芭蕉也卖完了。走到车站的时候,发现上坡上一簇叶片宽大的草似乎可以做什么用,只见她蹭蹭蹭几步跨上山坡,手脚麻利地用镰刀割下一捆,又连蹦带跳上了回家的汽车。她那动作的麻利而潇洒,让我这个只有她一半年龄的中年人都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