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


       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公民权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有效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困难处境,切实维护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特别是要下大力气着力破解行业垄断、资源分配不均、财富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扩大等问题,建立公平、合理、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规范权力运行,建立服务型政府。一方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坚决整治权力腐败;另一方面,不断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政府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不断提高公共治理和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改变长期以来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缺位、错位等问题,按照法治、高效、清廉的要求,实现由政府本位的管制型政府向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转型。

  广泛倾听社情民意,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既要继续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和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及时了解公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馈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回应合理的利益诉求。

  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和谐治理。完善民众利益表达、利益维护和利益均衡机制,确保社会成员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获取平等的话语权。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建立“官民互动、多元谈判、理性协商”和谐治理模式,按照多元主体、利益共享、责任分担、协作共治的原则,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注重通过谈判、沟通、协商、互动、合作等手段进行社会治理,合理协调和理顺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