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唐玄奘经后去西天取经的汉江流域随州善洪和尚
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侣,代不乏人,史不绝书。
据史料记载,佛教最早进入中国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这一年,来自中亚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在长安向汉朝的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见鱼豢《魏略·西戎传》),开创佛教传入汉地之始。而最早到西域求法的是三国时代高僧朱士行(一说东汉蔡培。据《资治通鉴·汉记》、《魏书·释老志》和《洛阳伽蓝记》载,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刘庄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遣郎中蔡培等人出使天竺(印度)。蔡培等人历尽艰辛,到达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沙门(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学佛教经典,获释迦牟尼画像和《四十二章经》。水平十年(67年),蔡培邀摄摩腾、竺法兰一起来到洛阳,在汉朝接待外国使节处鸿胪寺传经布道,并翻译了《四十二章经》。)。此后的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280-907年),有近170人去西域求经(平安返回的仅43人)。最幸运的莫过于唐代玄奘(602-664年),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为河南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玄奘历经17年(627-645年)从天竺(印度)带回并翻译的经、论有75部1335卷。
而事实上,最早到达印度并取回经的是东晋僧人法显。法显(337—422年),俗姓龚,平阳武阳(今长治襄垣)人。曾与佛驮跋陀罗合译经、律、论共6部24卷。422年,法显大师圆寂于荆州辛寺。
继唐玄奘到西天取经后,北宋洪山寺善洪和尚成为另一位去西天取经的僧人。善洪和尚,生卒年不详。北宋名僧。据《大洪山志》记载,原为襄阳鹫岭寺僧人,后慕名到随州洪山禅寺修行。宋真宗成平五年(1002年)春,自秦州(今甘肃天水)永宁寨出境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途中翻越大小雪山75座,涉险渡过大小河流33条,历经39国,并在尸毗国得佛牙五枚,佛舍利50粒和大量佛经。历时13年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4月返回京都(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真宗赵恒特到便殿召见,并恩赐“圣泉寺佛光塔”金匾和紫衣银绢。不久善洪和尚回洪山禅寺。病逝后,同佛牙、舍利并葬于大洪山。
洪山禅寺在历史上分上下两院,位于宝珠峰顶的上院史称 “幽济寺”、“灵济寺”、“灵峰寺”、“楚天望刹”;位于山麓南面的下院史称“保寿禅院”、“万寿禅院”或“万寿寺”。洪山禅寺是上下两院的俗名,也是后人对上下两院的统称。上院始建于唐朝宝历二年 (826年),下院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1097年)。洪山禅寺是禅宗南宗慧能一系“五宗”之中的曹洞宗发祥地之一。洪山寺历代宗师多为大德高僧。开山和尚善信被唐文宗李昂赐名“慈忍大师”法号。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皇帝赵煦诏命达摩祖师第十五代弟子河南嵩山少林寺僧报恩禅师为大洪山十方禅院住持。洪山寺曾屡废屡建,鼎盛时期有寺庵二十八座,成为当时湖北境内最大的佛教圣地。2001年重建的洪山禅寺下院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地藏殿、藏经阁、客堂、流通处、五观堂、僧房等大小房屋八十八间,建筑面积2003平方米。寺院至今保存有宋、元、明、清古石碑共五块。
(潘世东转载于彭鲁的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