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次的农村行政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会”)换届大幕再次拉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进程也再次受到关注。也就在最近,广西苍梧县岭脚镇廊村的村“两委会”换届出现了新形式,有竞选者在村里的公路边、岔路口、小卖店、民房、篱笆墙等,悬挂出了众多的“拉票条幅”。(9月17日《法制日报》)这个事怎么看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更需要关注竞选的内容与实质。
实际上,在村“两委会”选举中拉票已不是新鲜事,送东西、送钱的也有,但拉起横幅公开来拉票,确实还是新形式,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还得像国外的竞选一样,到处张挂竞选者的照片,下发相关竞选传单呢?也说不定。这种形式的出现,说明农村民主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候选人的竞争已经日趋公开化、透明化,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如果再配上各个候选人的公开演讲,效果会更好。
但要注意,这只是一种形式,选举的实质在于权利的信任,这是需要政治承诺的。看看国外那些竞选者,虽然也在宣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关键要看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如何回应选民关切的热点问题,这才是关键所在。所以,在村“两委会”选举中拉横幅并不算什么,关键看给老百姓什么样的承诺,能不能增加村民的福祉,解决一些村民关切的现实问题。
更重要的是,说什么还不算数,而要看将来怎么做。即使靠强力的宣传、诱人的口号、美妙的承诺当选,如果不认真落实竞选的承诺,让大家失望,那么三年一届的村“两委会”时间也是很快的,不会让当选者留任多久,甚至中途可能被赶下台。相信农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会察其言、观其行,拭目以待。
所以,在这个搞形式拉票的问题上,我倒建议对形式不妨宽容一些,但要对竞选的过程严格监控,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让村民做出自己的选择。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