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能忍成道事 不动亦不退


  止观安忍云:能忍成道事,不动亦不退,是心名萨埵,始观阴界如。至识次位或未入品或入初品,神智爽利,若锋刃飞霜,触物斯断,初心聪睿,有逾于此;若怀宝藏璧,蕴解匿名,密勤精进,必得入品; 或进深品志坚固无能移易,弥为胜术,虽覆易露,慈悲示语,即彼围绕,凡令讲说,内痒外动;即说一两句法,或示一两节禅,初对一人弛传,渐广则不得止。初谓有益,益他很微,废损自行。非唯品秩不进,障道还兴,象子力微,身没刀箭,掬汤投水,反添冰聚。  

毗娑沙云:破败菩萨也。昔邺洛禅师,名播河海,住则四方云集,去则千百成群,隐隐轰轰,有何利益?临终皆悔。武津叹曰:“吾一生望入铜轮,为领徒太早,所求不克,高胜垂轨,可以镜焉。修行至此,审自斟酌,智力强盛,须广利益,如大象押群。若其不然,且当安忍,深修三昧,行成力著,为化不晚”。

*********************************************************************

注:此禅师名播河海,却临终皆悔,原因在于领徒太早,自己修行则有损了。这说明做师父,弘扬佛法,也是要有所考量的,不能为了名利而勉强弘法,须知一个人弘法能否享有声名,一凭真心与修为,二凭个人的因缘与福报;有时真心不够或修为不够,但个人福报大,就容易出大名,因为事务烦杂,就耽误了人的修行,这是常有的事。

在中医中有一句话,不知标本根节,开口动手便错。在修行中也如此,当一个人修持程度不够的时候,特别在还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做什么事,都会出现不如法如理的情况,至少做事是不会功德圆满的,甚至误导了人,害了人,还不自知,还自以为功德无量呢。

但是,如果能适当考量地做弘法事业,则于自己修行有益,一方面,量自己所能所悟的境界来教人,不未得言得未证言证,二不贪图名闻利养损自己福德;三是多延请大德来弘法,不计较自身名利地位。我们现在做事情,要尽量调整到做这些事情但不能被它耽误。这个很难的,利益众生而我们自己不被利益众生的事务耽误,这很难,但还是要尽量要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