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历史比你想象的更久远


  西方文献中,有关“丝绸”的记录,首推两千多年前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在这本又被译作《博物志》的37卷巨著中,老普林尼在第6卷第20章里提到了“赛里斯人”,排在这章之前的是著名的斯基泰人及作者眼中的“东洋诸国”,这章之后是印度人,那么赛里斯人的地理位置大致可以想象。

书里对赛里斯人的描写是这样的,“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虽然这些老普林尼记录下的赛里斯人“身材超过了一般常人,长着红头发,蓝眼睛,声音粗犷,不轻易与外来人交谈”,让我们很难将他们与盛产丝绸的国民联系起来。此外,“森林里所产的羊毛”以及“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让我们对这种布料的特征深感困惑。但是,这些面料的确做成了罗马贵妇人穿在身上的“透明的衣衫”。最终让后来的研究者非常肯定地认为,这种“树上的羊毛”所织成的布料就是我们熟知的“丝绸”。

树上的羊毛,为什么就是丝绸呢,这涉及一个认知语言学的问题,因为罗马人的生活中既没有蚕也没有桑树,根本无法想象是蚕宝宝吐出的丝蛋白纤维变成了这种布料的原料,他们所能想到最光滑的面料就是羊毛织成的布料。然而,他们又似乎隐约知道这种原料不是出在羊身上,而是和树木有关。于是便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新词,把生活中已知的“树”和最光滑的织物“羊毛”结合起来,造了一个新词儿,“树上的羊毛”来指代“丝绸”这种新出现的事物。

类似的还有,据说19世纪的传教士向爱斯基摩人传播基督教时,为了让爱斯基摩人理解信徒与耶稣的关系是“耶和华的绵羊”,仿佛牧人与绵羊之间的顺从关系,煞费苦心。因为极地生活的人们从来没见过绵羊是什么,于是传教士借用爱斯基摩人生活中常见的“海豹”,创造了一个新词“耶和华的海豹”,不料适得其反,当地人纷纷离去,对传教士避而远之。教士大惑不解,后来才弄明白,海豹其实是爱斯基摩人日常捕猎的主要野生食物,而非绵羊一般顺从的驯养动物。上帝若真像对待海豹一样对待信徒,当然会让爱斯基摩人心惊胆战。所以,新词的发明固然不能脱离日常生活,但也不能太过佶聱。比如,这个“树上的羊毛”最终也没有流传下来,没有取代“丝绸”这个正宗原版的名称。

话说回来,“树上的羊毛” 毕竟从此留下了公认的西方古典世界中,有关丝绸的最早记录,不仅如此,还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有趣的考古途径。

▍丝般柔顺的“金羊毛”

如果我们以“树上的羊毛”作为检索关键词,输入西方古典学的宝库,却意外地弹出了另一部经典著作,西方古典时代最著名的两部史诗之一——《阿戈尔英雄纪》。虽然没有《荷马史诗》更为我们所知,但“阿戈尔英雄”的故事,却比奥德赛更富进取精神。

四卷本的《阿戈尔英雄纪》讲述了古希腊英雄伊阿宋在黑海沿岸冒险的故事。伊阿宋的伯父向他许诺,当前者从黑海地区异邦人的国度取回一种传说中的“金羊毛”时,他就将王位给予侄子。然而,伯父的用心其实想借艰难的旅程和异邦人之手除去侄儿,这是第一卷。

伊阿宋召集齐希腊各地的50名英雄,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更加赫赫有名的队伍,乘坐了“阿戈尔号”战船,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黑海东岸斯奇提亚的埃亚城,这是第二卷的内容。有意思的是,“黑海东岸斯奇提亚”在其他古典文本中,还可以译成斯基泰。

第三卷里,希腊女神们让埃亚城国王之女美狄亚爱上了伊阿宋,将获取金羊毛的关键步骤教授给了他:打败喷火公牛,击倒龙牙武士,让毒龙昏睡。

第四卷非常醒目地描述了伊阿宋获取金羊毛的情景,远远看去“那棵挂着金羊毛的巨大橡树”,“就像一块乌云,被初升的日头的刺眼光芒照得通红。”等到他“把金羊毛从橡树上取下”时,“那块宽大的金羊毛”在他眼前呈现的模样:“羊毛发出的闪闪金光就像火焰一般,把他的脸颊和额头映得通红,它就像一岁公牛或猎人称为‘短角鹿’的公鹿的毛皮一样大,上面的羊毛也非常厚重。伊阿宋向回走的时候,路过的地面都发出了耀眼的光,他先把它搭在左肩,它从他的脖颈一直垂到脚尖,随后,他又把它卷起来拿在手中,唯恐遇到他的人或神会把它抢走。”

▲德拉波画作《金羊毛》,美狄亚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双双乘阿戈尔号逃走。国王派儿子追来,美狄亚设计杀死兄弟并丢进大海。

等伊阿宋回到船上,《阿戈尔》的作者阿波罗尼俄斯还不忘再强调一下金羊毛的光泽,其他的希腊英雄也看到了“金羊毛像宙斯的闪电一样光芒四射,年轻人们都惊叹不已。每个人都很想把它拿在手中摸一摸。”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伊阿宋最后回到希腊城邦,却没有拿回王位,还因为和美狄亚的婚变,让作家欧里庇得斯写下希腊悲剧《美狄亚》的事情。我们要关心“金羊毛”。

很有意思的是,按照希腊神话,伊阿宋的金羊毛的确是一只名叫克律索马罗斯的金色公羊的毛,但是,它除了“耀眼的光泽”(金)和幼兽的毛皮一样柔软、弹性(羊毛)这些属性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它也长在树上。再加上伊阿宋携带它的轻便方式,“把它搭在左肩,它从他的脖颈一直垂到脚尖,随后,他又把它卷起来拿在手中”,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一句话:丝般柔顺。

▍更加久远的道路

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比较一下老普林尼和阿波罗尼俄斯之间惊人的相似。其实《自然史》中的赛里斯人并没有一种叫“丝绸”的织物,他们只是从树叶上获得了羊毛,而且老普林尼还没有描绘这种羊毛的光泽,只提到了它可以织成“透明的衣衫”的质感。此外,他在《自然史》的十二、十四卷中又再次提到了赛里斯国的“羊毛树”,以及三十四卷中,赛里斯国出色的“出口服装”。这不妨碍我们认为这就是丝绸。

进一步设想,《阿戈尔英雄纪》中,有着耀眼光泽、柔顺、弹性以及轻便,并且同样来自树上的“金羊毛”到底是什么?

其实,考古发掘证据表明,“金羊毛”所在的黑海东岸自青铜时代以来,就有大量具有希腊化风格的物品出土,从希腊的爱琴海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前往黑海沿岸的航路从史前至今一直延续。文明史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拜占庭与基辅罗斯等公国小麦贸易。而今,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对地中海东岸诸国保持威慑力量的快速反应,同样离不开这条古老的航道。

那么,我们或许可以酝酿一个更富有想象力的想法,在荷马时代之前的几个世纪,希腊英雄们就已经获得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服装面料的传说,看到甚至仅仅听闻过的人都知道,这种来自东岸的服装原料,具有珍珠般的光泽,柔软而弹性,轻盈又透明。更神奇地是,它居然长在一棵树上,他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名称。长在橡树上的“金羊毛”,是他们能想出来的最贴切的名字。为了获得这种面料,善于驾船的希腊人建造了一艘巨人般的“阿戈尔号”,招募了五十名英雄水手。在放逐的王子伊阿宋的带领下,他们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这种传说中的“金羊毛”。

几十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还记得那个关于橡树上被巨龙看守的“金羊毛”传说,只是不再能想起这金羊毛到底是什么了。而这个传说发生的时间,不但比古罗马人老普林尼的记录早了许多,也远远早于奥德修斯和阿伽门农的时代。或许是我们已知最早的,关于“丝绸”的记录。这是不是表明,那条传递“树上的羊毛”的道路,要比我们认识的更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