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卢玉宝,把握好为官“三线”


学习卢玉宝,把握好为官“三线”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兼企业党工委书记卢玉宝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要求在全国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卢玉宝同志学习活动。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专注做好一件件平凡甚至是琐碎的“小事”;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以短暂而精彩的生命诠释“三严三实”。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一位县里的普通组工干部成为大家谈论的对象、学习的楷模。人们扼腕于他的英年早逝,追忆着他的动人故事,传扬着他的崇高风范……卢玉宝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由衷赞誉。他是新时期好干部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和“安专迷”精神的杰出典范,是广大组工干部和全党学习的好榜样。

  学习卢玉宝,始终追求高线。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生不能没有奋斗目标,更不能没有理想信念。卢玉宝同志从事基层组织工作10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靠的正是他始终信念坚定、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矢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卢玉宝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忠诚党的事业,努力为党工作,是我发自内心的选择,为了这心甘情愿的选择,我付出什么都愿意!”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他10年如一日,勤奋敬业、忘我拼搏,宁可透支身体,也不让工作欠账,身患重度高血压4年没有请过一天假,去世前连续工作了近16个小时,为组织工作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样的崇高品质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值得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深入学习、躬身践行。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某些组工干部,进了组织部后,认为就是组织上的人了,别人也会高看自己,于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心浮气躁,缺乏“三严三实”的作风锤炼和“安专迷”的精神追求,降低标准,满足于“等要靠”,甚至不思进取,动不动就与组织上讲条件、谈价钱,精神上缺了“钙”,也难以有像卢玉宝一样的大作为。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

  学习卢玉宝,始终恪守底线。做人要有底线,为官更要恪守政治底线和纪律红线。卢玉宝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始终秉持公道正派、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不慕浮华、不图虚名、不谋私利,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他艰苦朴素、严于律己,长期租住在移民区的平房里、车库里,常年穿一身廉价衣衫、骑一辆二手摩托车,虽然家境贫困,妻子也没有正式工作,但是从没有利用权力为家人谋取私利,也没有为亲朋好友请托开过一个口子,年迈的父母至今还靠扫大街补贴家用,哥哥、妹妹都在外打工,组织上想帮助解决他爱人的工作,他以“不能让大家对组织部门指指点点”为由婉拒。他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生怕自己廉洁的品格受到一丝腐蚀,顽固地抵抗着来自社会黑暗面的“负能量”,不断燃烧自己,绵延不断地向周围传递着正能量。他从不接受老板以及商人的“表示”或“馈赠”,始终恪守组织工作原则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为组织部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金字招牌”争了光、添了彩。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要讲规矩守纪律,知止存畏、心中有戒,始终恪守政治底线和纪律红线,谨慎用权、克己奉公、永葆本色,走好自己的人生每一步,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和悔恨。

  学习卢玉宝,始终找准平线。知足常乐。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平调做官,是为官从政必须具有的品质和操守。卢玉宝对工作忘我热爱,对家人亲情关爱,对百姓热心帮助,尤其是当工作与家庭、原则与亲情、集体与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都能够准确地把握平衡点、分界线,没有干出一件出格之事、不妥之事。他心态平和,对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急功近利;他懂得感恩,心怀大爱、真诚为民,推动成立全县党内关爱基金帮扶贫困党员,热心资助生活困难群众,遇到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会主动载一程、帮一把;他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不仅对待工作如此,对待家人更是如此,他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赡养父母、照顾妻儿的责任。俗话说,做人要有平常心、健康态。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头脑清醒、心态平和、爱岗敬业、有为担当,绝不能摇摆不定、心态失衡、碌碌无为,更不能胡乱作为。

  人生无常,但精神永存。卢玉宝走了,身后没有高大的墓碑,却把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丰碑,树在了老百姓心头!和许多默默无闻的基层党员干部一样,卢玉宝用无数“平凡”创造“不凡”,模范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生命树起一面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旗帜。我们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两为”专项整治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引导广大组工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履行工作职责,为提升组织工作境界和水平、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更大贡献。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