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聚民力添动力


 共享发展聚民力添动力

陈柳钦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心理,也是炎黄子孙对共享的初级理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立志带领中国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1945年毛泽东指出:“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1992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今天,习近平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中,一个广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理念是共享发展。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共享发展和小康是高度相关的重要的提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现在是要实现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在共富的基础上实现共享,通过共享来实现共富,这种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全会公报中关于“共享发展”的部署安排,既有宏观,更有微观,每一项安排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息息相关,回应了百姓关切,更体现了制度安排的延续性、科学性、优越性。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们勾勒出了新时期民生发展的新蓝图,指明了民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有许多新提法、新举措,堪称是一部亮点纷呈的民生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不断攻坚克难,推进民生建设所坚持的原则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十三五”规划所作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作为这一决胜阶段发展纲领的“十三五”规划,将决定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和步伐。

共享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共享发展成果,既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将“共享”作为发展理念引入“十三五”规划,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民生领域的最大亮点。在“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原则基础上,为全体公民提供普惠的公共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泛就业、缩小贫困差距,既是对公众迫切呼吁的回应,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具体、实际的指标。

“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古往今来,无论对任何国家、任何执政者,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孙晓莉认为,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体人民是“命运共同体”,也应该共同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成果,必然能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指出,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共享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中的出发点、落脚点。它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特点,即全面小康不能有一个人掉队,是全民来共享的小康。要实现共享发展,除了脱贫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就业、更充分的就业。全会将共享列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民生领域的最大亮点;强调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表明“十三五”的民生目标将不再是单纯的收入增长指标,而是更具综合意义的生活质量指标和全民普遍提高,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明确提出要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表明国家不仅要让全民在发展中普遍获益,而且要通过有效制度来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提供稳定安全的预期;明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并将脱贫目标具体化,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将会得到快速弥补,这是衡量是否能够实现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关键性指标;明确提出多管齐下地发展教育福利,让受教育者的教育福利得到普遍提升,更让弱势群体能够共享教育福利,表明“十三五”期间将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奠定更加牢靠的基石;明确促进创业就业、坚持促进收入增长的政策取向,将共享与共建有机结合,表明“十三五”期间的就业优先战略与收入倍增计划将得到更为有效的执行;明确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允诺从多个方面推进制度建设,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将从以往的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稳定机制;明确提出实施三医联动、建设健康中国,表明“十三五”期间将通过相关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除人民的疾病后顾之忧,并使全民健康素质得到稳步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需要我们共同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我们不仅要人人参与“十三五”,还要为“十三五”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天上不会自动掉馅饼,不劳而获不是正常生活,也不应该是正常人的追求,共享的成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共享发展不仅是共同享有发展成果,更在于形成共享发展的制度机制,调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的更好,真正把十几亿人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让大家都参与到建设美好未来的活动中。因此,《建议》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十二五”走过的这几年,彰显着一个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体现着一个国家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十三五”规划提出“五个发展”特别是“共享发展”再一次验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站在“十二五”规划的终点展望未来,共享发展任重道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大要务,也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蓝图铺开之际,更需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和“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勇气,更好地将改革的成果惠及于民,奋力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坚信,新的五年规划也一定会让理想变为现实,拉高13亿民众的“获得感”,夯实“中国梦”底气!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