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鬓毛衰’真的与社会无关吗?


 

‘一事无成鬓毛衰’真的与社会无关吗?

------几个退休朋友的感叹引发我们对我们社会这些年改革的深思!

汪华斌

大学老师在改革的年代下海创业,结果退休后‘一声叹息,因为他们是一事无成鬓毛衰;而且还是百不堪地难回首’。我们这些人没有主动要求下海,而是组织上强制性要求我们下岗;结果我们不仅因为回不去而一声叹息,更因为我们这些下岗之人创业更加艰难而一声叹息;再加上这些年老弱病残,所以晚年后绝大部分下岗人员是一声叹息;不仅因为我们依然还是我们今天社会买不起住房的主体,而且还是退休金低得不能再低的群体。而我这在国企的高级知识分子,竟然也是‘权力任性’的牺牲品;因为下岗不仅使我失去了固定的收入来源,而且竟然连技术职称都没有了;正因为如此,没有下岗人员不产生出不堪回首的梦。在这么多人因为自己走错了路而失去权利的同时,竟然还有长期在政府机关的人一事无成而鬓毛衰了;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问题吗?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虽然表面上很长,但在历史长河中实际相当短暂;正因为如此,任何社会需要的功能就是使所有人在一生中不是碌碌无为;而应该是通过奋力拼搏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所以说社会营造的不是每个人如何,而应该是公平奋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从而使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任由自己的努力来主宰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说社会为每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自己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努力而已;这样的社会最后可能每个人实现的目标多少不同,但决不会出现一事无成呀。然而可惜的是我们选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努力,最后千篇一律的答案却是‘一事无成’;这难道真的是巧合吗?因为这些一事无成鬓毛衰的人刚好是这个年代中最勤奋的人,他们都一事无成就不是个人原因了;因为是改革出现了社会价值观的颠倒,而选择相信改革的人并投奔到浪潮之中的却是被浪潮沉没;所以我们社会的成功成为一边倒。它不是个人努力或勤奋的结果,而是权力或依附权力的结果;因为成功与个人知识、能力、努力、勤奋、勇气、智慧等都没有关系了,所以我们社会最成功的人首当其冲的是官;这就是这些年改革实践的结果。

我们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只要是盛世首先展现的就是‘360行’而‘行行出状元’;所以盛世连文人的心情都格外舒畅,所以文学作品也读来轻松。正因为如此,盛世时代如果‘一事无成’就是本人懒惰的原因;因为盛世决不会堵塞任何方向的努力成功,它只有不努力的人才会不成功;这就是‘360行’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内涵。也就是说你当官不行,最后即使做个文人也能成功;同样不如果读书不行,最后做个小贩同样也能成功。然而改革开放后带给我们的却是我们努力读书上大学,最后毕业竟然还是要我们到农民工的岗位上去;如果真的农民工能成功的话,为什么要我们花成本读大学后再去与没有上大学的乡亲竞争这体力劳动岗位呢?同样我们好不容易会造原子弹了,却突然间要我们下岗去卖茶叶蛋;如果一个社会需要那么多人卖茶叶蛋,为何又要我们花这么多成本去学习造原子弹呢?正因为如此,所以改革开放后价值观错位的比比皆是;才出现绝大多数人‘真的是一事无成’。好像白居易的《除夜寄微之》诗就是为我们社会经历过改革开放这代人写的:“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我同样知道任何社会都是有其人生通道的,就如同‘公鸡打鸣与母鸡下蛋’而和谐;然而错位就是混乱。可惜的是我们社会的改革开放真的以为是人人发财的途径,什么改革都是用这一招;然而可惜的是下海之人既没有事业上的成功,也没有财富上的成功;最后证明下海还真的与“功成名就”没有联系。我们社会总喜欢片面宣传那些聚集巨额财富的人,说这些人就是下海成功的例子;然而当老百姓真的向这些宣传的那样去做时,才发现根本不能聚集财富;反而使自己真的‘一无所有’。因为我们社会的富人背后的社会潜规则从来没有人公开,所以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财富与社会明规则没有关系’;因为你按照社会明规则去办,最后总是‘事难成’而‘财难就’;这就是我们社会老百姓也迷信下海能发财,可当自己置身大海时才知道这时连命都没有了;因为他们本本分分地做事,他们同样个个脚踏实地地奋斗;然而他们辛辛苦苦不仅没有挣到钱,而且连自己的事业也没有见到;当到生命的尽头时,才自发性地感叹‘我这一辈子真是一事无成呀’;而且还是百不堪地难回首。因为我们就是相信公平而奋斗,结果奋斗中才知道根本不公平;这难道不是改革开放的最大讽剌吗。

有人说“一百种鸟,有一百零一种落地的方式”;可为何我们社会改革开放中的成功只有权力这唯一的一种成功之路,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