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酱市场,目前有两种类型的调味品公司在经营。
第一类是以生产佐餐调味品为主的,主要产品是调味酱、酱腌菜,如陶华碧老干妈、花桥、吉香居、高福记饭扫光等;
第二类是综合性调味品企业,如海天、李锦记、太太乐、厨邦等。
这两种类型的公司各有其优势,两股力量各安一边,并没有发生激烈的市场整合活动。第一类公司,他们专注于小调味品领域,做细分市场的拓展,而第二种类型的综合性调味品公司,他们还是集中精力在生产大宗调味品,如酱油、鸡精、蚝油等。因此,未来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下这样的结论还太早。
不过,可以大胆地预测一下2015年酱类产品的销售状况,市场增长速度会较上年递增15%。
回顾调味酱的营销发展史,阿香婆曾经在央视打广告,红极一时,此后却逐渐萎缩。贵州陶华碧老干妈,成名多年,一支独大,坐拥有30多亿的年销售额,近年成长放慢。至于花桥、小康等,做的虽然是全国市场,但还是可以划归区域品牌。他们发展的时间都非常久,但是为什么没有像海天黄豆酱那样,通过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能把年销售冲到10亿元?
我认为其中的原因还是思想局限。
陶华碧老干妈是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企业,多年来我一直使用它的产品,并关注和分析它的市场行为,但我并不认为它的酱口味天下无敌,无人能超越,但是,老干妈的坚持一路向前跑,使它赢得了胜利,而很多跟随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稳定造成的,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对不对。大家再看一看其它的做得大的调味品公司,他们的管理相对来讲,都是最稳定的,管理班子极少发生大的变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个和行业是有关的,调味品行业,是一个消费者习惯消费很强的行业,你的产品、市场运作大起大落,消费者的口味还没有来得及形成习惯,已经看不到、买不到、不愿买你的货了,你说能成功吗?
那么,回到前面的问题上,一款能够畅销的调味酱产品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酱料的适应面应广,不能太小众。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产品叫好不叫座的根本原因,消费者评价很好,但是始终没有量。例如XO酱。而黄豆酱这种什么菜式都能用、各种烹饪方式都能操作,这样从使用量和使用频次上都增加了,这就有生命力。
其次,要质量非常稳定。调味品涉及到原材料多、不易调和等因素,因此,要控制产品品质始终如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品质稳定,那么,就能通过反复使用,而沉淀下来一些忠诚的消费者。
下面,统一回复一下微信公众号“调味品123”粉丝来留言提到的关于酱类产品的问题:
问题一:请问对调味酱产品应该如何做品牌规划?
陈小龙:品牌规划目前的策略大约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种为统一品牌,如海天;另一种是多品牌,如家乐、四季宝等。
建议统一到一个品牌上,比较方便全国拓展,比较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同状。
问题二:请问调味酱产品应该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陈小龙:目前调味品品牌方面的定位,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定位在调味品上面,所有的调味品都做,不只是定位在调味酱上面,如海天、李锦记等;另一种是定位在做调味品酱上面,如花桥桂林辣椒酱、陶华碧油辣椒酱等。
我的建议是,定位在细分市场上面,专业性会更突出,但是需要长期的累积,而定位在做大众调味品方面,会在区域强势和销售增长方面有很多的好处,这一切还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品牌的基础来定。
问题三:请问调味酱产品市场竞争方面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和竞品拉开距离?
陈小龙:市场竞争相对于调味酱这个品类来讲,竞争并非常很激烈。因此,操作空间目前都还很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调味酱我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调味酱,另一类是特色调味酱。前者是指那些大路货的酱,你有我有大家有,而特色调味酱,则是一些创新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率先进行品类的创新或者细分。
问题四:请问调味酱产品目标市场您的建议是什么?
陈小龙:调味酱的目标市场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餐饮用家,一部分为家庭消费。餐饮用家要求产品尽可能为针对性较强的单体,而家庭则要求复合性较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因此,要特别注意。
问题五:请问调味酱产品的产品线应该如何规划?
陈小龙:调味酱的产品线规划。要注重传统品种与创新品种的搭配。比如像黄豆酱、甜面酱这些产品都是常规销售的产品,产品利润率都较低,之后是排骨酱、海鲜酱这样的餐饮用量大的产品,这类叫做常销产品,味道是复合味的。
问题六:关于调味酱产品的包装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吗?
陈小龙:传统的调味酱是玻璃瓶装为主。那么PET、新型塑料等材质的包装将是未来世界调味品包装的主流,尤其受以家庭用户的喜爱,同时也能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网购快递对于包装的需求。对于传统销售渠道来讲,轻型包装对于企业发展也尤为重要,不仅减少了物流成本,而且还使企业的破损率大大下降,应尽早切入。
注:本文为陈小龙先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媒体刊登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请联系陈小龙先生本人授权(陈小龙先生微信号:cagochen)。更多调味品营销相关文章,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twp123com)关注“调味品123”微信公众号。
陈小龙先生,调味品中国市场著名营销专家,现任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包括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佳隆食品、新加坡福达食品(味事达酱油、广合腐乳)、美乐食品、百利食品、百味佳食品、中粮集团、双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恒安集团、洽洽瓜子、维达纸业、西麦麦片、小糊涂仙酒、丹宝利酵母等。陈先生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调味品行业研究文章,足迹遍布中国本土近30个省市自治区,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新产品上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等研究极为透彻,他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销售与市场的研究,为中外调味品及餐料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智慧支持。陈先生是中国调味品协会撰稿专家、《销售与市场》《新食品》《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撰稿人,并作为营销专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提供观点。陈小龙先生是全球第一本调味品营销专著《调味品营销》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