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的实践失败案例提醒我们什么?-----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编者按:自从陈安之将成功学带进大陆,很多青年收到了很正面能量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多的青年被成功学负面的能量误导。芮成钢就是一个倒下的急功近利的典型。任何一个胜利都是团队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团队团队绩效团队协作团队互补
团队(TEAM WORK)不等于群体,团队是具有协作精神的一个群体。
团队的三个条件:自主性、思考性、协作性。
大家互相支援、互相补位就叫协作。
要让员工说这是我的公司
一个人要有心思做事的话就绝不会无所事事。
团队的第一个前提是“自主性”。
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主动回报、主动反馈、主动沟通、主动关切的习惯?
要让员工发挥主动回报、主动反馈、主动沟通、主动关切的主观能动性就要分清你的授权范围和他的有效操作空间,重申他可以自主处理的权限并记录确认他知道各项工作的优先顺序。
团队的第二个前提是“思考性”。
我们自己会不会经常发掘问题点,思考原因和症结。
会不会对这个问题点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档期提出流程的改善和建议。
建议我们每个月每个主管都要对各自部门的工作流程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定期的简化流程、创新流程、完善流程。
要做到工作流程的定期提出改善建议就要求我们大家不时的有新知识摄取,包括阅读和收集整理相关产业的信息和知识总结、创新。
学习是第一生产力,亘古不变的真理。
自主学习和公司帮助学习相结合。
收集信息的重要性。收集大量的本行业和与本行业相关信息。
同时也要求各个员工检讨现有工作状况的缺失,并提出他的改进意见。
创新也是每个员工必备的主要素质。
模仿他人+改良优化=创新
打破一些没有必要的习惯或规定。
服务承诺:我们一般指的服务承诺都是只对客户的服务承诺。
但是内部服务都做不好何以讨论外部客户服务,先服务好内部人员才有服务外部客户。
后勤不是指坐在后面等别人过来,而是从后面走到前面去服务同伴或同事。
团队的第三个前提是“协作性”。
我们能不能接受一个冲突?能不能排除自己的自私、自我和自大?能不能在有原则和肯协作的取向下与人沟通?
检查公司有哪些事情是“自顾自”,只考虑自身利益的行为。
公司的成功是大家的荣誉。
公司的失败是大家的羞耻。
在工作中养成团队精神,不推诿、不扯后腿、不倡导英雄主义、不强调个人奖金等。
处理冲突的取向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再考虑个人的利益。
德尔菲技术:共同讨论的概念,开会前对敏感问题应该先个别沟通,不同的想法或意见可以交互发送参考但须说明你的事实依据。
经理人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才可以抑制冲突的激化。
但是凡事可以改善绩效的冲突都应该接受。
有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可以先搁置,99%的矛盾都源于误会,事实上没有那么多的矛盾。

       芮成钢成名太早了。从其成长经历中,从其获得的名头中,从其写的书中、从其博文的措辞中,无不流露出急于成名的心理,而早早就身陷虚名当中。24岁起,他就荣誉连连,有时一年之中获得多项荣誉,而且这些荣誉都很响亮,再加上自己的职业使得自己知道如何传播这些荣誉……笔者作为过来人,可以理解一位年轻人那颗躁动的心,对荣誉的渴望有多么强烈。只不过大多年轻人都没得到,但芮成钢几乎都得到了,而且多得与其年龄不相匹配。

  2012年,35岁的他带着《虚实之间》回中学母校签售的精彩场面,令跟随的记者朋友都看呆了。那些排队等候他签名的莘莘学子们,当时是否内心都有“做人当如芮成钢”的壮怀?中国的家长、师长都寄希望孩子、学生早出名、出大名,总拿那些少数成名的孩子来比自己的孩子,这无形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与期盼,早早就埋下了急火火的不健康心理。“出名要趁早”?大家看看那些20岁前后就出名的文体明星们,后来的人生大多是什么样子?而一代名将霍去病,干脆24岁就死了。一位30岁的年轻人曾给我这样描述他的职业规划:40岁成为亿万富翁,50岁进政治局常委,60岁学冠全球。这代表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做法,而它是我们从小受到不健康价值观教育污染的结果。

  人活着是干什么的?还是想引用芮成钢高三班主任姜守传老师的一段话:“成钢,你要明白,不管央视给你带来过多少耀眼的光环,你从事的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人生在世,每个工作都是谋生的手段罢了。”我想这位姜老师应年逾半百,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这不由得使我回想起,高考前填报志愿。大多考生们都想干一番伟大的事业,而我当时的想法是: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更容易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已。不论多牛的平台,即使你到了联合国总部工作,也只是一份工作,也是自己谋生的手段。即使你做了亿万级的大老板,也只是自己谋生和全体员工谋生的平台。只是平台不同,谋生的难易、方式不同罢了。能有此平常心态,你也就不火急火燎了。

    解决了心大的问题,才有助于解决心态急的问题。通过干好工作,获得财富、权力、荣誉是常态。但是不能急,因为权力、荣誉、财富都是有重量的,获得太快了,自己就承载不起,会把自己压垮。所以,人生在世,要慢慢来,等到自己能承载动时再获取它。

  获取荣誉、权力、财富,应把握四个原则。

  第一,不交叉原则。追求权力、荣誉、财富没有错,但三者一起追,肯定出问题。像芮成钢,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名誉开了公关公司,来换取财富,就是交叉。好事情你都同时得了,你担不起。

  第二,打倒八折原则。自己总认为付出得够多了,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其实,还是付出得不够。正常情况下,把自己的付出,打倒八折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比如自认为自己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其实才有两分的功夫,应该继续再付出八分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第三,对等原则。追求这些东西一定要对等,不对等的不要追。什么叫对等?什么叫自己能承载得动?尽全力能得到即可。什么叫尽全力?就是垫垫脚够着即可,如果垫垫脚还够不着,就不要蹦起来,更不要搬凳子和梯子。市面上流传的成功学,总是告诉你搭梯子、甚至要搭云梯上九天揽月,这种急躁的弱者心态,最容易出问题。因为,蹦起来时容易摔倒;而凳子或梯子一旦出了问题,自己跌下来就更惨。比如芮成钢。

  第四,慢慢来原则。即使追求出名、挣钱、当官三者其中一项,也不可操之过急,慢慢来。人生长着呢,追到手那么早干什么?如果自己是大海,就不要嫌弃涓涓溪流,一点一滴地积累,这些东西总有归你的时候。不要高傲地炫才,不要担心全世界不知道自己。所以,要想追求持久的成功,就要把自己铸造成大海的胸怀,低调默默地一点一点积累。火急火燎,纵是天才遇到天时,也成不了大器。

        看过了凡四训和阅读过更多老子文化的人都更加深入的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