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M2,简单的来说就是广义货币,也就是一个经济体具备有购买力的货币总量,现代金融制度体系下,货币与实体经济已经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彼此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谁也离不开离谁。不过,由于两者的属性与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双方之间时常会有脱节甚至是相悖发展趋势,其结果便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因此,对于一个货币当局来说,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尽量的发挥两者之间的协同优势而尽量的避免两者之间相互的伤害。由于实体经济相对的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这就要求货币管理当局能够管理好货币的供给了。即货币供应量与供应的速度都要适度,即既不能太多,导致流动性泛滥,那样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样也不能供应量太少,其结果会导致通货紧缩,同样会实体对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问题在于,货币供应量与供稿供应速度的度如何把握。这些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需要,以及相关的政策因素,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了。这么多年超量供应的结果便是流动性的泛滥。而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是拜房地产的疯狂暴涨所赐,然而,我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的大的。那就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增长潜力,以及其它诸如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恶化,等等。因此,在当前经济持续下滑而转型仍然遥遥无期的时候,适当的M2增速的下滑应该是好事而非坏事。何况现在的增速依然还在10%多一点,尽管与之前相比已经降低了,可是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势相比并不低。现在的问题并非是所谓的宽松不宽松的问题,之前那么宽松都没有能够解决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痼疾,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了,再宽松也不会进入实体经济。因此,现在更应该从其它方面入手解决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问题,特别是流向那些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实体经济的问题。而这仅仅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非但不可能解决其资金的缺乏问题,反而有可能使得其更加的缺乏资金。因为一宽松之后资金往往流向了其它地方,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金融市场。其结果是南辕北辙。
M2增速创新低存失速风险 央行宽松政策可期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5021447867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