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二)


这份“政策解读”无疑是肤浅的,当时写的动机比较简单,自己己经在三家民营企业(台资、港资、本土民企;两座塔陵、一处地墓)投资的公墓工作了十五年了,职位要求了解了许多事,发现了一些问题以及风险,企图透过这篇短文提请公墓投资人在行业风向上的关注,希望能踏实改良产品,提高产品的实物和精神质量,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在对一座建在寺庙之内的塔陵的管理中,深切地体会到宗教对民众的感召力。

当时心态很矛盾:一方面希望通过宗教介入墓地的契机来促进民营公墓中文化成份的增加,发展或重建汉民族的生死文化,发挥墓地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教化的积极功能。另一方面又担心墓地充分宗教化之后,民营公墓失去市场的份额,且宗教若发生关注重点的转移,对社会并非一件益事。许多寺庙位于一些大小的风景名胜之地,若公墓在寺庙中泛化,那对环境影响的后果定然堪忧,更担心有人利用宗教之名而行敛财之实,从而毁掉了心灵世界的最后一块净土。

利用宗教设施设置经营性或公益性骨灰堂的,”这句话即是说,

1、在宗教设施内设置经营性或公益性骨灰堂是允许的。

2、宗教组织或个人利用宗教设施设置经营性或公益性骨灰堂也是允许的。

3、宗教组织出面、民企或个人出资、利用宗教设施设置经营性或公益性骨灰堂也是允许的。

4、在宗教设施内设置经营性或公益性骨灰堂的资金来源是开放的。

5、宗教设施内设置经营性或公益性骨灰堂的用地无需象民企公墓那样必须征用。

七年来,公墓宗教化引发了殡葬市场的巨大变化,民企投资的塔陵墓地市场暗淡,寺庙营建的塔陵地宫却方兴未艾,价格一路飙升,个别寺院接手私企经营后,塔陵位售价高出了私企时期的6倍。塔陵地宫体量2-5万位的常见,向居士信众的捐建回赠标准也从过去的2-3千元/位攀升至3千元/位至八万元/位。20141014日微信公众号《墓政参考》发表消息寝宫骨灰位也能上淘宝拍卖?”“近日,浙江大佛寺地宫陵寝将于17日在淘宝拍卖的消息传出,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反响,一时间赞成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对普通人来说,似乎是一种观念的颠覆——纳尼?!这也能拍卖?佛塔地下两层的地宫,也就是佛家及俗家有缘人往生之后的安息之地。大佛寺负责外联的法师介绍说,在佛法的庄严加持下,安息在地宫陵寝佛门弟子以及有缘信众将在这里永登极乐之地。他表示:除了弘扬佛法,也改变了传统中的高成本、高风险的殡葬形式,从大社会角度,就是有利于解决创建文明城市与节省土地资源的矛盾。法师对地宫拍卖的初衷如此解释:考虑到全国各地佛教信众都有入庙习俗和入土为安等信仰,但由于地域的限制让很多理念无法实现,所以此次将地宫陵寝借助电商渠道拍卖,借此弘扬佛法。发稿之前,已经有万佛寺宝塔的地宫陵寝,被有缘人抢在其淘宝开拍前高价竞走。有网友评说:寝宫骨灰位上淘宝网拍卖许是炒卖的同义词。 也有人认为,这是殡葬行业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

我不理解的:是何缘由让吃斋念经的僧人放下协助众生离苦得乐的神圣宗教责任,而对没有宗教价值的人类火化残骸上心?至今,对寺庙从事骨灰安放一直有不解:

1、寺院建造大体量的塔陵式室内墓地是否合符其世界观?

寺庙是作为佛教传教的道场而存在的,佛教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或是宗教它都必须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最基本的人生问题,也就是人之最初起源和最终归的问题,这是世界观的问题。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佛教认为人不是进化而成,而是来自宇宙太空。在佛教经典《世纪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皆有记载。《起世经》最后一品《最胜品》描述地球人的由来尤为详尽。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从光音天而来。这些从光音天来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能自在飞行,寿命长久,没有男女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因一念贪心起,贪吃了地球上的“地肥”,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日益沉重,最终无法飞翔,神通消失,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成为人类的祖先。之后随年代变化,吃了粳米之后,有男女之别,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同时因男女不同的身体而产生了情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部份坚持不行男女之欲的优秀天人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坚持不行男女之欲的优秀天人,持戒茹素,千方百计地修持身心的轻盈,当他们肉体死亡之后便行火化,彻底地抛弃了那个让他们堕落为地球人的“臭皮囊”,让灵魂纯粹而轻盈起飞,重返他们的原住地光音天,汉译的名词叫“极乐世界”或“净土”“彼岸”之类。这就是佛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解释。现代寺院中的僧团应当与历史上的僧团本质上同质,就是一队决意跟随“天人导师”、坚持“天人”理想的思想者。他们的人生目的就是通过不懈的自我修行来减除自身的贪罪,让身心解脱,究竞涅槃,实现重返光音天的终极理想。由此我们得知:

1、佛教的世界观是康德式的,他们生活在“整体世界”之中,进入俗世是一种苦难,人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离苦得乐,而乐在宇宙之“极乐世界”之中,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只有“极乐世界”是真实不虚的理性的、永恒的。

2、人类之身体是天人堕落的证据,是耻辱的代表,男女情欲是再次的堕落的结果,而人之觉悟之路就在于跳出身体的囚禁,摆脱情欲的魔力,实现灵性的飞升,自在永恒。

3、佛教传播“永恒真理”和“真如实相”之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现世中的众生,在佛教“三宝”的教导下,自觉脱离“八苦”之困,重归“天人”本性。   

我的问题:

1、既然佛教认同“整体世界”的概念,并以从“周围世界”之中解脱出来为修行目的,那么,佛教“三宝”教导的众生即是能“轻肉体而重灵魂”的活着的众生,而不应当是解脱之后的众生的“臭皮囊”的残骸。

若否,又当如何理解寺庙建造大体量塔陵的宗教价值呢?哪位能阐释寺庙有偿保存“居士、信众”的骨灰与他们重回“天人”之间的因果关系呢?如果是因为“居士、信众”生前对寺庙有一定数目的捐建功德而存其骨灰,那么,感谢“居士、信众”们的“臭皮囊”残骸,是否又是引导“居士、信众”们停滞在了“周围世界”之中?

2、寺庙建造塔陵是否符合各派的精进科目?佛教传入中国后,分为大小两乘。大乘八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宗”,为“尊”、“崇”、“主”之义,引申有“独尊”、“统摄”、“唯一”、“最胜”等义。亦即:在佛说一切法门中,独尊某一法门为主,并以此统摄其余所有法门之教义体系及教团组织,即称为“宗”,也称“宗派”。

如果把佛教比喻成一座救治人类灵魂的全科医院,那么,所分八宗或十三宗就是这所全科医院的分科,在这座佛教全科医院里,净土宗就是专注人之生死之事的科室,它以教化众生“了生死”为主要的救治范围。

赵朴初老先生曾这样介绍佛教净土宗的宗旨教义:“此宗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祇劫为难行道;说修净土法门一生至诚念佛,临命终时,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安养净土永不退转为易行道。因此,此宗主张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此宗的特点,简单易行,普能摄受广大群众。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定要静坐专修,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当然平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以作助行。由于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别宗的学者,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净土法门在中国得到特殊广泛的流行。”

净土宗教化众生“了生死”分为两部份:

1、“了”之“明了”:学习生死之道。即学习“净土三经一论”,了解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之事相,说明发愿往生的意义及方便、往生的条件,修行之成就之后的最终利益就是众生得生安极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具创造生命永恒之善机。让信众形成虔诚的净土信仰,并在日常生活中真修实悟。

2、“了”之“摆脱”:解脱生死的践行期:包括临终助念、中阴度亡、追荐超生、直赴极乐等系列宗教仪轨活动。皈依佛教净土宗的居士、信众多于其它各宗的原因之一是净土宗讲究自信力和他信力并存,宣场菩萨的度化的加持力会增补信众个人修行的不足,并带领众生进入“整体世界”,灵魂生活永乐之地就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根据以上对佛教常识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

1、净土宗专注人之生死之事的宗派,以“了生死”为本务。其它各宗犹如各科室,各有本务。所以,不分科别的营建塔陵式公墓,有点象当年的各种名目的“大学”竞争生源的样子,其动机多少都有些招人疑惑。是否各宗最后归宗就是“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