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向我们走来。城乡处处张灯结彩,福字闪耀,宾馆酒店热气腾腾(当然是企业团拜、私人家宴),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这两天,我到几位老作家、老领导家拜年,送上了祝福,回收了喜悦。回到家里,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春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题目。如果问一个几岁的小孩,他肯定会回答:春节就是过年,或者说,春节就是好玩的节日,穿新衣的节日,吃东西的节日。稍大一点的会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据史料介绍,欢度春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种岁时节日,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春节是欢乐的节日。春节并不是单指正月初一这一天,实际上是从腊月二十三(南方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春节期间,挂灯笼,贴对联,放鞭炮,到处喜气洋洋,一派热烈欢乐的气象。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因为有了这个春节,他乡异地的人儿,千里迢迢,车马劳顿,风雨无阻,日夜兼程,都齐刷刷地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万家灯火,老少团圆。年夜饭上有多少喜悦、多少辛酸,多少感慨?这样的节日,这样的情景,在世界上可以说独一无二,堪称中国特色,这大概也是中华民族历遭磨难而不衰,久经战乱而不散,饱尝艰辛而不屈,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春节是感恩的节日。人们在吃团年饭前,奉上供品,烧香放鞭,作揖磕头,是感恩天地,感恩菩萨,感恩祖宗;陪父母过年,向长辈拜年,是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帮助关心过自己的人。中央领导举行春节团拜会,深入基层同群众一起过年,是感恩人民、感恩祖国,感恩一切为民族、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感恩使人善良、感恩使人踏实,感恩使人愉悦,感恩使人心中涌动着幸福的暖流。
春节是联谊的节日。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同事同学,走动一下,聚会一下,叙旧情,忆往事,叹息蹉跎岁月,感悟漫漫人生。在一起互通情报,互致祝福。家家户户,弥漫着的不仅是酒香、菜香、瓜果香,更多的是浓浓的亲情、友情、乡土情。
春节是促进和谐的节日。春节期间,通过登门、聚会、短信、电话等形式问候、拜年、祝福,礼尚往来,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亲友之间,乃至上下辈人之间的误会、过节、恩怨一般都能得到有效化解。如此看来,春节也是促进和谐的节日。
春节是更是憧憬未来,谋划当下的节日。孩子们的学习,年轻人的就业、创业者的发展,有情人的婚姻,老年人的保健,当然还有为官者的履职,都是展望、憧憬、谋划的内容。
祝福出门或回家与亲人团聚的人们一路顺利、一路平安!祝福节日值班的朋友们快乐吉祥、再上台阶,祝愿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福大家好梦成真,幸福安康!(张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