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复杂性(中)— 保守意味着落后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复杂性(中)— 保守意味着落后

2013-07-26 作者: 范云六

转自基因农业网

 

与其他的安全问题相比,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特点如下:

1.转基因技术并非如外来生物入侵、人畜共患疾病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有关问题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风险。转基因安全主要涉及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本质上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所谓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风险又是一种相对的概念,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可能出现或发生的机率及可能的危害程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对转基因技术会有更好的可控性和预见性,转基因安全风险将会进一步克服或避免。

2.“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争议并非纯粹的科学技术问题,而与诸多社会、经济、政治、甚至宗教、文化等问题交织,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转基因生物安全为由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不同国家、地区转基因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其采取的安全管理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国家利益取向、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等,都会导致生物安全评价标准和技术保障要求的变化。

3.各国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认识和对策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一不同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与管理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科技实力较强,安全管理经验丰富,支撑体系完善,因而能够通过其安全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维护其利益,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则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能力,专家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也存在较大缺陷,难以在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事务中维护其国家利益。但总的来说,各个国家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都持积极的态度,任何转基因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都是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二由于各国生物安全政策的不同而常常引起国际贸易争端。这一方面是技术和产品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技术发展水平和生物安全支撑能力差异而引起的矛盾。总体来说,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出口国,以及转基因技术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通常会采取较为积极、开放的管理策略,以促进技术应用和出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口国,以及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则往往会采取较为严紧的管理策略,以维护其产业、贸易利益。

作者范云六(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分子遗传学研究),黄大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彭于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学保护研究所) 原标题《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战略研究》,发表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有改动。

范云六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分离、合成了抗棉铃虫Bt基因和蝎毒基因;从真菌里克隆出植酸酶基因,成功实现了将植酸梅基因转入玉米并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纯合体。

原文网址

http://www.agrogene.cn/info-3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