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经济学家


 滥竽充数的经济学家

现在的经济学家泛滥,随便在美国高盛任职就可以成为经济学家,在美国大学所谓的金融教授就成为知名的经济学家。殊不知,美国本身的经济发展就是无头苍蝇,毫无理智,危机连连。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都连连出错的美国,何来高明的经济理论?更遑论出产经济学家?
可奇怪的是美国所赋予封号的(如教授、首席经济学家、微软高管等等)在中国经济界却十分的吃香。现在的经济学家大部分缺乏真实的效用,但社会却耗费大量的资源进行供养。以下几个例子说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无用。
以前,有个别银行的隔夜拆借利率很高,媒体就出来炒作所谓的”钱荒“。而根本没有经济专家进行解释。隔夜拆借利率的高低根本与钱多少无关,只是个别银行到了月末、季度末、或者是结算年末,为了满足管理部门的存贷差或者是报表需要的平衡进行拆借,其利率虽高,但对于需求金融机构来说却成本不高,因为利率需要除以360.因此拆借利率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就是钱荒。
第二,近期美联储停止每月购买美国国债,媒体和专业期刊就宣传说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这真是一个荒谬的经济结论。美联储购买美国债券,那时因为美国财政需要发行债券维持,而美元超量的发行和恶劣的经济环境,使得市场怀疑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这就迫使美联储发行美元认购美国财政部的债券。而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是发行货币支持金融企业维持美国经济的正常运转。购买美国债券只是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极小一部分。但是,就是这样的极小一部分量化宽松的减少,居然被宣传成为了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最为可叹的是:作为与美国不同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的中国,居然没有经济学家出来说明这样的情况。媒体大肆的宣传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误导国企和民众投资美国。
第三个例子是页岩气生产。美国本来就是石油天然气生产的第一大国,其产量超过现在的油气生产大国沙特与俄罗斯。美国由于印刷美元就可以购买世界上的商品,因此美国就限制了本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对于油气生产能力进行封存。这些封存的生产能力是低成本生产产能的。那么,现在七八十美元一桶的开采成本的页岩气,美国为什么会进行开发?放着低成本的石油和天然气不开发,反而去开发高成本的页岩气,这可能吗?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统一利益的前提下,都不会这么干,更别说是美国是自由经济主导的。因此,前一阵子宣传的美国页岩气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幌子,这不需要查证,只需根据经济学原理就可推断出来的,可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们,都干什么了?没有一个出来说出质疑的。
这样想起来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可怕!在不学无术的一大帮经济学家引领下,我们国家还在进行着所谓的”城镇化”,产业换代,金融创新,制度改革。那不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特别提醒高层:没必要急功近利的追求业绩。有时候急于大变会出大问题。李鹏稳守不变,虽没有成绩,但不会出现混乱。朱镕基大开大合,医改教改却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俄罗斯也是因为大颠大吠,丧心病狂的改革才会经济倒退十几年,至今难以恢复大国地位。须知:“治大国如烹小鲜”。国家的治理切忌胡乱变动政策,一动不如一静。何况现在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还是如此之迷茫?经济学家们的水平是如此之差劲?切忌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