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五)


人们常说的“让时间去解决问题”,决不意味着人世的事务会在时间延伸中自然促成、社会的问题能在时间流逝中自然地消解。人是有理性的,人是自主性的存在,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人的生活就是自我营造的理智生活。

在这关于墓地里的精神与物质对冲的关头,谁来拯救我们?上帝?天或是佛陀?还是靠我们“周围世界”里的理智生活的代表?还是碰运气指望哪家公墓内部发展重大经营分歧或人事争斗而墓位大幅降价抛售?

最后一种情况近来在重庆某公墓出现了,可这种事总不会做广告宣传的,依靠这种偶然的意外也不可能缓解社会墓价过高的现实问题。

这时,我看到的一个事实:2014年,一个由政府投资、管理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在重庆歌乐山建设并投入使用了。墓位一律一万元/位,人人平等。

“城市公益性公墓”就是现实中的“周围世界”中一条平抑公墓物价的有力举措,虽然它在精神上不公开承认“整体世界”的概念和世界观,但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对“整体世界”的概念和世界观的默认或宽容。

有人说,“城市公益性公墓”是政府又重走殡葬市场政府垄断经营的历史老路,是对社会资本参与殡葬改革的一种否定。我坚决反对这种看法。

政府作为现实世界的管理者倡导殡葬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城市广大居民“死有所葬”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中自然包括一个“死得起、葬得起”的社会问题。当城市经营性墓地(无论是民企的还是宗教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宗教教众的公益性墓地都不能有力地配合政府实现城市居民“死得起、葬得起”的行政目的的时候,政府此举无疑是深得人心的优质行政作为。

同时,城市经营性墓地的出现解决了市场分级和市场管理的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为广大城市居民按照自己的“世界”概念和世界观、经济支付能力去自由地、合法地选择墓地提供了方便。就象重庆人吃火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金钱去选择火锅的档次和流派,不存在“重庆人吃不起火锅”就好了。 

当然,用吃火锅来比喻墓地是不妥贴的,因为火锅无论怎么吃和在哪儿吃都只会产生出汗多少、并非非吃不可之食之类的形下的问题,而绝吃不出“灵魂永生”的观念问题,所以,这个比喻是有缺陷的。

是的,政府投资、管理的“城市公益性公墓”也不是征用地。正因为如此,它的价格较低,若以同品质与价格双重标准来衡量,它完全低于农村公益性墓地,也低于部份宗教教众的功德墓地。

“城市公益性公墓”是一个公墓行业的新造名词。从表面上看,它是重走殡葬市场政府经营的历史老路,但这种经营己不再是“垄断”的,而是竞争态势的。至于在物质资源的社会配给方面是否公平,那己是另一个层面的事,但只要这份物质资源的社会配给有利于社会最广大的民众切身利益的保障,那它也是符合正义原则的,而不是什么对社会资本参与殡葬改革的一种否定,反而是对社会资本参与殡葬改革的一种警示和促进。

“城市公益性公墓”只是现实政府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方式,它的主要精神归结点还只能是“周围世界”的。这毫不奇怪,世界的多元、文化的多元、世界观的多元,决定了墓地精神文化的多元性。

肯定有人坚持除“周围世界”之外,世上并无一物的世界观,那么,现实世界中的任如墓地对他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适用的,甚至可能是多余的。

肯定也有人坚持“整体世界”之世界观,那么,本文所指的墓地无论如何,对他们的作用都是不适用的。对于他们,寻找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的工作还将持续地进行。

我认为,重建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对墓地的理解,也不仅仅是对持有某种世界观的人的一种尊重,它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生命意义、人生信仰的积极探索,也是对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态度的一种主动的回应。

重建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的事谁去做?谁合适去做?谁可能有能力去做?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它需要的重点并不是资金,而是“理想”,是一群愿意将重构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作为人生“志业” 的追求者。

这是市场在近三十年来自然运作而顺势生发出来的一个机会,一个高价值的空档。投资公墓陵园的私企,你感觉到了么?

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说:“人对存在者整体的基本态度被规划为世界观(Weltanschauung)”。

对于墓地,建造者持“整体世界”或“周围世界”的“世界观”,就决定了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决定了它的顾客群和市场定位。

墓地,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人们恐惧又不能不关怀的的领域里,实则充满了许多令哲学、宗教、科学工作者们执著探索的未知的对象,这些未知的对象也为这一行业的工作者提供了劳动的内容,更为展示生命智慧提供了可能。

寻找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的努力在现实中破灭了,但寻找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的梦想依然存在,这让我想起北京一家公墓的广告词“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在这个广告词中,“世界”是由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两部份构成的“整体世界”,“人”也是由现实世界的人和超现实世界的人两部份构成。这个广告是承认“灵魂永生”的哲学观的,无论他们在现实的行为中为达成“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之目的具体做了些什么和做得怎样,起码他们让人们看到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是可能实现的,这就撑起了人们对生命归属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点,这个支点也就成为了人们再建安顿灵魂的“世界”、身体的“家园”的梦想的行动的内在动因。

2015-03-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