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边降息一边回收流动性难以彰显降息作用


  央行虽然希望通过降息降低市场资金利率,但降息没有伴随资金释放,银行难以获得低成本资金,降息作用将大大折扣,更为极端的是如果降息伴随资金回笼,那么央行降息作用将是化为乌有。

   近日 央行再次决定进一步降息,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9,就降息的原因,央行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指出,"当前物价涨幅处于历史低位,为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既然降息是为了降低整个市场的资金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那么仅仅降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降息与欧美国家不同,降低的是名义利率,也就是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欧美国家降低的隔夜回购利率,直接影响到资金成本。在贷款端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利率能否下行,与银行获得资金成本和资金丰裕度高度相关。银行资金成本较低,就有能力压低贷款利率,银行体系资金丰裕,就会以量取胜,放下身段压低利率。
  因此中国央行降息能否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行,关键是要看央行能否提供足量的低成本资金,让商业银行有足够资金放贷,如果商业银行没有足够低成本资金放贷市场资金依然是一金难求,自然会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因此降息一定要伴随央行降准或者以其他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才能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行。
   在本轮降息以前,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5.6%,但在14年年底货币基金的的收益率超过5%,而货币基金尤其是各种宝主要是投资于同业存款,也就是说银行获得资金成本已经超过5%,接近5.6%的基准贷款利率水平,春节以后虽然货币基金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收益率已然接近5%超过4%,银行如果以基准利率把同业存款资金借贷出去就意味着亏损,这不是理性经济人所为,为什么市场货币基金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收益,就在于市场资金非常紧张,银行在金融脱媒下,资金获得越来越困难,只能向货币基金屈服,承受他们高利率要挟,而货币基金高收益,将导致银行系统大量低成本资金流向货币基金,流向货币投资市场,严重扭曲中国金融体系,从而导致央行降息降低市场资金利率成为空谈,导致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成为空谈,要降低货币基金对银行业的侵蚀,一方面是规范货币基金,严厉打压资金空转套利游戏,另一方面是加大资金投放,让货币基金话语权进一步降低。
   去年以来,货币基金规模得到迅猛发展,货币基金本质上来说就是把银行存款集中起来作为同业存款回流银行体系获得利差从而获得收益,其实质就是资金空转,如果货币基金收益长期高于存款利率,那么至少说明市场资金较为紧张,在央行重申保持市场适当流动性下,央行政策值得检讨。
 14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有过一次降息,并通过各种操作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市场资金利率依然没有明显下行,中小企业依然嗷嗷待哺,说明央行注入流动依然不够,15年3月份再次降息,但市场资金利率依然没有明显下行,主要与央行逆回购操作有关,央行在3月5日将在公开市场进行4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当日操作的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为3.75%,与前次持平,据悉,本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1450亿元人民币,上周净回笼1420亿元人民币。降息首个公开操作日子,根据央行公告,当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350亿7天逆回购操作,较上周四的380亿的逆回购量略减,此外中标利率为3.75%,较降息前下行了10个基点。当期回笼资金750亿元。,从利率水平看,明显高于居民一年期定存利率3.25%,根据Wind统计,上一期7天期逆回购发生在2月3日,当日的中标利率为3.85%。从统计来看,2009年以后7天期逆回购利率大多数正常情况下都在3.3%和3.35%波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目前市场短期资金利率依然高于2009年。显示市场资金利率依然偏高。
  从SLF操作来说,央行授权分支机构开展SLF操作的文件,SLF的期限缩为只有隔夜和7天,取消了2014年试点时的14天期。如果符合宏观审慎要求,隔夜回购利率水平由5%降为4.5%,7天利率由7%降为5.5%;如果不符合,则分别要加100个bp。一旦资金价格触及此线,央行便会通过SLF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从央行规定看,笔者认为资金利率水平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3.25%,7天期SLF资金利率水平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6%基本没有差别,我们先不说银行就是SLF资金难以获得,就是获得了资金,资金成本已经接近基准利率,贷款利率怎么可能下降。何况SLF资金是短期资金,银行通过资金错配投放贷款的话,风险将无疑加大。
  尽管央行两次降息,但银行资金成本根本没有下降,这与央行货币调整机制有关,也与更多低利率传统存款流向高收益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有关,也与央行没有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关,既然银行资金成本没有下降,要降低贷款利率就是天方夜谭,加上经济下滑信用风险进一步上升,导致实体经济融资、资成本难以下降,致使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让渡利益成为了一句空话。
   银行一连两次降息,虽然中间也有一次降准,但市场资金依然极度紧张,银行依然处于无钱可贷的窘境,实体经济也就难以享受央行货币政策甘霖,降息作用业务被无钱化为乌有。因此央行一边降息一边通过公开操作回笼流动性就让人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