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演绎爱情故事
据史载,明末崇祯年间,年方20的秦淮名妓柳如是不胜众多公子名士的追逐和纠缠,曾公开宣称,非才学如钱牧斋者不嫁。钱牧斋即钱谦益,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当时公认的诗坛领袖、开风气之人。年过半百的风流诗人听说柳如是的话,得意洋洋,调侃道:“天下有如此爱才之女子,我也非作诗如柳如是者不娶。”调侃归调侃,两人毕竟年龄相差30多岁,一个是家有一妻二妾的白发老翁,一个是正当妙龄的风尘少女,身份、地位不啻天上地下。但是世事难料,若干年后,他们果真同拜天地,结为夫妇,共同演绎一曲白发红颜缠绵悱恻的情爱悲喜剧,让世人唏嘘不已。
“老少配”一般不被社会舆论所认可。59岁的钱谦益正式将23岁的柳如是迎娶进门,遭致非议四起,婚礼中的船被扔进了许多瓦石。
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结合,说明幸福的婚姻不是以年龄为准绳的,男女双方若建立在才学上的互相倾慕、精神上情投意合,那么爱情堡垒基石牢固。
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在涧老人等。明末清初文坛泰斗,被尊为“东南文宗”。生于常熟官宦之家,明万历年间得进士第三(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当时不少人以能见到钱谦益为荣,来访者“覆痕交错,舟船填咽,邑屋阒其无人,空山为之成市”。
柳如是,原名杨爰,后改名柳隐,因读到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遂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
柳如是出身贫寒,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在徐的教养下,柳如是出落得灵秀妩媚,且在音律、绘画、书法、诗词上有较好功底。柳如是为人正直,富有爱国心。16岁时喜欢上了松江举人、复社领袖陈子龙,两人情投意合过了一段日子。陈子龙不幸在抗清起义中阵亡,成为柳如是终身遗恨。崇祯十一年(1638年)初冬,钱谦益因东林党案被免官回到常熟。有一次在杭州草衣道人家偶遇柳如是。柳如是早就仰慕钱谦益的文名气节,两人相谈甚欢。三年后,23岁的柳如来到常熟拜见钱谦益。一见面,钱谦益觉得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迟疑间,柳如是轻声吟出一首小诗: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钱谦益这才想起是杭州见过的柳姑娘,忙请她入座相聚。后来,钱谦益为柳如是盖了一座小楼,并借《金刚经》中“如是我闻”句,将小楼取名为“我闻室”。
磨难见坚贞。清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囚于南京监狱。经柳如是奔走营救,钱谦益方得获释。对此钱感慨万千,并写过两句诗:
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明亡时,柳如是力劝钱谦益就义全节,钱不听。后钱又暗地支持反清复明的活动,柳如是与丈夫同心同德投身于反清复明活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有“中国女杰”之誉。
钱谦益去世后未几天,族孙钱曾和钱谦光等人,对柳如是逼宫勒索,夺田600亩、家僮数十人,又索要银两数千。她一时不能凑齐,钱曾则称:“有则生,无则死,毋短毫厘,毋迟瞬息,毋代赀饰”。她随即给女儿留下遗嘱后, 悲愤之余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年仅46岁。柳如是死后,族人不让她入葬钱氏祖茔,而将她葬在距钱墓百步之外的荒坡上。
这段爱情故事让我感动, 试想当下金钱至上之风盛行,上演一幕幕钱色交易、权色交易。“在虚荣的光环下,有多少良家女孩,抛弃廉耻,丢掉自尊,充当他人的二奶、三奶;在虚荣的光环下,一些女贪官于名誉、家庭、颜面而不顾,甘为他人当情妇;在虚荣的光环下,又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女演员,同导演干爹有染……”
但这种钱色交易与权色交易是无法与钱谦益与柳如是的爱情相提并论的。建立在金钱至上基础上的所谓“情爱”都是逢场作戏骗人把戏。如今,贪官枕边的情妇已成为反腐的一支“生力军”。2013年5月12日,新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前国家能源局长刘铁男因涉嫌严重违纪被中纪委带走审查,其“落马剧”依然了无新意,仍是外养情妇、情妇反目、情妇举报的套路,成为公众看厌了的“情妇反腐”老戏目。
怀着对色艺双全柳如是人格的敬意,我与弟子高立松先生先拜谒了柳如是墓。
柳如是墓,在常熟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钱牧斋墓西边,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五字。其墓边有座石亭楹联为“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似乎在诉说柳如是对爱情的执著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柳如是与钱谦益死不能同穴,这是封建社会对小妾蔑视的作法。一座坟包孤孤单单,历经风雨侵袭而不倒。这全在于后人敬仰柳如是的才艺和人格,络绎不绝的人来探望她,给她修坟。
从柳如是墓向东步行约50米,便是钱谦益家族墓,与柳如是墓方位相同,亦位于虞山南路南侧,此地旧名虞山西南麓拂水岩下刘神浜。钱谦墓建在公路边一片树林内。我们沿着一条二三米宽、用小石子铺设的便道通向墓园前端。
墓园中轴线前端立有一块石碑,正面刻的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江苏常熟钱谦益墓、柳如是墓
位:钱谦益墓”。背面刻的是钱谦益生平简介:钱谦益(1582—1664)字受生,号牧斋,晚号东涧老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郞,南明时任礼部尚书。后降清,充《明史》副总裁。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墓处虞山拂水岩下,原有地面建筑已毁。2004年是墓与柳如是墓合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钱谦益墓、柳如是墓”。
石碑至坟墓中间偏右位置建有一座方形石祭亭,石亭前柱刻着一副对联“遗民老似孤花在;陈迹闲随旧燕寻”。
钱谦益墓安置在家族墓地中,墓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占地743平方米,封土高1.3米。钱墓三冢并列,左有碑,为钱父之冢;中为无碑为钱氏祖冢。右为钱谦益冢。
钱谦益墓后立碑上镌“钱牧斋先生墓”。墓后立清嘉庆间钱泳所书青石碑及民国立花岗石碑各一通。钱泳所书碑正中镌“东涧老人墓”,上端镌小字“集东坡先生书”,下端镌小字“尚湖渔者题”,末镌“吾意独怜才”及“尚湖渔者”两印。民国间立碑镌“钱牧斋先生墓”。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钱谦益的墓也是修复多次。清嘉庆间知县陈文达重修墓墩,1982年重修墓碑。2004年与钱谦益墓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钱谦益的家族墓地来看风水也有可取之处,背山面水,前有一弯水塘。
清明节快到了,谨将此文作为心香一辨,纪念长眠地下的柳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