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杂志:陈老师您好!我们发现很多资本都在寻找具有潜力的川调企业进行资本的整合,而已有的案例则是高福记获得首期融资上亿元,新食品也在重点关注资本热衷川调这一话题,并想就此事件与您做沟通。
答问:陈小龙,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食品》:在您看来,资本热衷川调是否是大势所趋,出现这一趋势的行业大背景是什么?川调企业的发展潜力展现在哪些方面?
陈小龙:在我看来,资本热衷的不只是川调,而是调味品行业。2009年到2014年,资本整合调味品行业的速度,已经超过过去50年。资本极其看好调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的稳定性。川调企业发展的潜力在于:
1)川调企业相对调味品其它的地域板块来讲,企业竞争格局更为零散,提前整合,可以获得高成长性。
2)川调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复合调味品,是未来的主流调味品品类。
3)川调产品目前定价稍低,具有较大利润提升空间。
《新食品》:资本与川调的合作,主要有哪些形式?对于双方来说,各自的利益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小龙: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最早与资本进行合作,并且帮助资本寻找调味品行业的投资项目。资本投资企业实体有几种主要的形式:
1)资本参股。以我们为鼎辉创投、IDG、九鼎投资等资本物色投资项目的经验来看,这类型的资本,他们希望通过入股的方式,帮助企业迅速做大,之后通过资本退出机制实现增值。不一定要控股。
2)上市公司并购。以我们为上市公司梅花生物、华宝国际等上市公司物色投资项目的经验来看,上市公司通常会要求控股,因为这个是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否则无法合并报表。双方都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股票增值来获得回报。
《新食品》:高福记与资本的融合,将为企业带来哪些成长优势和潜在的发展风险?这对行业有哪些借鉴意义?
陈小龙:高福记与资本的融合,会通过资本的进入,加大对企业的投资,通过做大企业的规模,来提高品类集中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潜在风险是资本对业绩的要求和压力会更大,可能会逼迫企业做一些短期冲量的业绩要求,使企业无法更长期地维护市场和考虑远期发展。
高福记与资本的融合,对于行业的借鉴意义在于,企业不必埋头苦干,或者用一己之力来获得发展,还可以获得加速度。在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只有赢得速度,才能赢得未来。
《新食品》:您认为,企业应如何谨慎地选择风投?他们一般会考虑哪些方面?
陈小龙:也并非与风投合作就是最好的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市。
企业方需要考虑的是,所投资进来的资金方,是否有长远的发展考虑,过来是帮助企业做强做大的,而不是过来掠夺的。事实上,在过去5年,资本对于调味品行业的并购案之中,有很多风投帮助企业完善了企业管理、和谐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实现最后上市。也有一些资本,在入资企业后,逼迫企业做出一些迅速扩张的短期行为,透支了企业的未来,反倒害了企业。例如广州某著名调味品企业,在资本进入以前,甚至在很多市场,比海天味业还要强势,但是经过三轮资本的整合之后,企业的实力反而下降了,变成了一个区域品牌,非常可惜。
资本方面需要考虑的,所投资的企业,财务方面是否真的稳健可靠,财报是否真实。
资本与企业实体结合,通常都快速拉升了企业的成长的速度。但是,资本的运作也比较复杂。受资本委托,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正在物色有投资价值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有意进行资本运作的调味品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新食品》:较具投资潜力的川调企业主要有哪些?目前,风投主要看中哪些类型的企业?他们的甄选条件有哪些?
陈小龙:我认为较具投资潜力的川调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档豆瓣酱、复合川调、高档火锅底料、调味油、特色食材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风投一般看中的是高成长性、高利润、高占有率的“三高”企业。甄选的条件视风投的风格而定,有的看中企业质地是否良好、有的则看中团队是否有成长性和冲劲,有的则看中品类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新食品》:从整个食品行业环境来看,调味品的投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小龙:调味品从成长性来讲,有调研数据表明,调味品的成长性高于一般大众包装食品和饮料。
调味品行业的投资更为稳定可靠,同时具备较高的成长性,抗风险能力也较强。
《新食品》:这一现象对行业来说,是否意味着行业升级的一次重大变革?比如说传统企业、传统管理、传统营销模式等更加以开放性的心态迎接市场化的调整?
陈小龙:资本对于调味品行业的整合,实际上已经于5年前就已经暗流涌动了,现在更像是汹涌的地下暗河。毫无疑问,的确是一场升级战,但这种变革,是以暗流方式存在的。除了上市公司必须公布收购项目之外,其它的并购都是悄悄进行的。至于管理、营销模式,倒不会因此发生大的变化。如果在这两方面非常落后,资本根本不会青睐。
《新食品》:从经销商层面来说,这一现象对他们会产生哪些影响?
陈小龙:资本并购,对于经销商层面上看,不会有大的影响。无论调味品格局如何变化,经销商只需要埋头苦干,把自己的销售网络、企业实力不断提升上去,就永远是被强者选择的对象,否则,就算你对资本内幕和行情了如指掌,也只有流口水的份。当然,有实力的经销商,可以考虑并购或参股一些中小型调味品企业,这个也是一项较好的投资。
注:本文为陈小龙先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媒体刊登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请联系陈小龙先生本人授权。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cagochen)与陈小龙老师交流。
陈小龙先生,调味品中国市场著名营销专家,现任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包括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佳隆食品、新加坡福达食品(味事达酱油、广合腐乳)、美乐食品、百利食品、百味佳食品、中粮集团、双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恒安集团、洽洽瓜子、维达纸业、西麦麦片、小糊涂仙酒、丹宝利酵母等。陈先生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调味品行业研究文章,足迹遍布中国本土近30个省市自治区,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新产品上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等研究极为透彻,他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销售与市场的研究,为中外调味品及餐料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智慧支持。陈先生是中国调味品协会撰稿专家、《销售与市场》《新食品》《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撰稿人,并作为营销专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提供观点。陈小龙先生是全球第一本调味品营销专著《调味品营销》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