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App和公众服务?把海量App流量导入公众服务?实现消费或者倒入粉丝?
昨天,融云在798国际艺术中心发布了SDK2.0产品,融云CEO韩迎宣布:所有集成融云 SDK 2.0的开发者,都将获得公众服务能力。
通俗来讲,就是App可以根据用户使用场景,以某项公众服务的形式,把用户导向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公众服务账号。
这不就是场景电商吗?
【场景电商?】
韩迎的设计是这样的。
他以一款旅游App举例,假如用户到东京旅游,使用这款App导游,但是游客还需要住宿、出行等等其他服务,App开发者无法全部满足,通过融云SDK2.0,可以在App植入订酒店、订机票等公众服务账号,用户点击之后,直接进入相应的公众服务账号。至于收益,App开发者可以和相应的公众服务号通过提成或者别的方式分账。
这是一个听起来几乎完美的设想。我心下一激灵,这不就是很多人一直在聊的场景电商吗?而且相对目前的App导流,如果把这归类为广告的话,这种方式几乎可以算作精准的导流广告了。
何谓场景?使用旅游App出游就是场景,使用旅游App的用户正在旅游地,需要出行、需要住宿、每日三餐需要餐饮等服务,这就是场景,如果能够实现用户导流,分别导向出租、机票预订、酒店、餐厅等公众服务,用户的精准度无疑是非常高的,成单率也会比较高。
相比以前在App首页或者底部投放广告,这种方式的确要先进得多。
【连接App与服务号,做生态】
融云的团队源自飞信团队,虽然飞信呈下滑趋势,但是融云团队在IM领域8 年的技术积累,对于融云是非常宝贵的基础。从2014年开始,融云致力于“让App聊起来”,通过提供IM即时通讯PaaS开发云服务,让开发者可以直接在自己的APP应用中快速集成多种即时通讯功能,实现人与人的沟通。
百姓网、秀美甲、秘密、楚楚街等上万款App都是其用户。据艾瑞发布的《2015年 IM 云服务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融云位居IM云服务市场排名首位。
SDK2.0新品,则是在助力 App实现连接人与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人和服务的连接。
最近,不少人谈起微信的公众服务已经成为开发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为在微信里,已经几乎是清一色的腾讯自有及腾讯投资业务。这就意味着,微信正在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流量黑洞,第三方及开发者辛辛苦苦将自己在其他平台的流量导入微信,寄获利希望于在微信上,而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基于这样的背景,融云选择了对接App和服务号的方向。韩迎的规划是,先通过免费把用户量做起来,到达一定的量之后,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长尾导流可能是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
对于服务号来说,当然愿意开放,因为可以导进精准用户实现消费。App开发者是否愿意开放呢?
通过植入公众服务,对于App用户来说,是增加了服务,方便了使用,从这一点上来说,App开发者也是乐于见到的,因为毕竟用户在自己这里得到了一站式的服务,这对提高用户体验是一个加分项。同时对于App开发者来说,用户点击某项服务之后,还没有离开自己的App,点击量、活跃度的增加,想必是对App开发者带来了更大的利好。
由此看来,广大的App可以通过接入公众服务增加用户体验和价值,公众服务更可以通过导入App用户流量,快速覆盖海量精准用户群,这很显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不过,随着O2O和电商的普及,很多App已经进入了“系统集成”的阶段。微信附带了支付、游戏、电商、微商等等功能,就连陌陌,除了会员支付,也开始做电商平台。这些App的导向,都是京东、58同城之类的大型平台。
对于一些大的电商或者企业来说,都有自己的App,更愿意直接把用户导流到App,而不是微信服务号。
所以,融云的服务,可能更加倾向于那些中小型企业,通过公众号获得目标用户。大企业都是自建App,融云可以满足这些是长尾企业的需求。
另外,有一些服务,App开发者更愿意自己来做,比如上面提到的旅游App案例,订机票、订酒店的服务他们肯定不想袖手旁观,所以应该很难让他们开放把这块业务。但是类似出租车等边缘性服务,因为门槛较高,可能App开发者更乐于通过导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所以,融云针对这些App所提供的公众服务,也应该是这些App用户的长尾需求。
虽然面向长尾企业,开发的也是App用户的长尾需求,但是这块市场也已经足够大了,足够融云折腾。
电商时代,一定有各种各样的新玩法。融云SDK2.0,可以说给场景电商一种落地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探索,我们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