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民国代替了帝制,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封建王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仍旧留在皇宫里受到庇护。
根据当时的优待清朝皇室的条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后,仍然可以保持皇帝的尊号,民国政府对待溥仪要采用外国对待君主的礼仪;末代皇帝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里;民国政府每年还要付给溥仪400万元的费用,供他享用;此外,皇室的一切私有财产,一律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这样,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他原来的那帮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过着帝王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清王朝覆灭后一直延续了13年。
1924年,冯玉祥派人把溥仪从故宫驱逐,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对此,胡适发文章为溥仪说话,指责民国政府言而无信,无视法律。胡适的观点遭遇了当时爱国青年的痛骂,在胡适看来,共和固然重要,但遵守规则更重要,共和与清朝是政治家的事情,而信守诺言影响的是社会公众的道德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大事。
我一直研究企业家精神。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还有企业家或者学者认为冒险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企业家精神的六个维度中,我一直固执地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因为我认为,诚信不只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维度,它还是做人的根本。
我们很多企业家习惯性地信用缺失。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最常见的景观。
(龙吟山书院,颜伦琴,2015-05-30)
◆◆◆ 龙吟山书院,是一个辅佐接班人的教育机构,帮助接班人培育企业家精神、经营理念、家族荣誉感和家族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