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竞争环境不是不够激烈,而是到了惨烈的地步,进而演化为恶性竞争。过于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微薄,无法支撑高昂的创新成本,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基本的利润,哪里还有创新的资本。
2、没有真正的创新意识。虽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影响了创新,但根本原因是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创新思维,真正的创新是要从基础研究做起的,而国内的创新大多是把比较先进的产品拿来拆解,然后仿制,也就是山寨,这样做符合国人的短平快思维,不过也注定了这样的企业根本不具备创新的能力。看看IBM有多少实验室在做基础研究,然后再看看最能盈利的两桶油有什么研究机构。天下文章一大抄习惯了,还想搞创新?在看看德国的小企业,5、60人的企业大多都有一个10来人的研发部门,而中国的企业呢?顶多有个技术部门。
3、不是缺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而是只有抑制创新型人才的机制。应试教育根本不是根源,而是整个社会潜移默化的单一评价标准,学校、家庭、亲戚、朋友、同事等等,都在默默的执行这个单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做领导,等同于做官。生活中到处都在谈论谁谁谁提拔了,谁谁谁跟领导去吃饭了,谁谁谁是领导的心腹。绝少听到谁谁谁弄出了一个新东西。单一的评价标准也就导致了单一的行为,这个单一的行为就是围着领导转,所有的资源都在向这个领域集中,产生结果就是拍领导马屁的花样不断创新。
4、创新不能指望政策扶植。政策扶植创新是一种短视行为,实际上会造成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基本都出现了扶植政策终止的时候,也就是相应行业玩完的时间。所以,不能搞政策扶植,而是要搞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山寨。不过很可惜,我们某些领导,只搞政策扶植,而不搞知识产权保护。
不过,以上都是现象,并不是根源。根源还在于国人自己,深入骨髓里的自私又不敢明着说,非要打着为大家着想的旗号。骗别人也就算了,还要骗自己,相信别人真的会为大家着想。还非常喜欢意淫,总是幻想天下大同这种根本不靠谱的事情。
权力制衡就是限制权力,甚至是削弱权力。权力涉及的领域和行业,没有一个是好,美国也不能改变这个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在具备这些条件后,才有创新、发展的可能。不过很可惜,中国永远不会具备这些条件。这些东西都不是国人可以接受的。很多人都是像叶公好龙一样,嘴上说接受,但是到了真要做的时候,就变成了托人找关系、下黑手、不让人说话、压制不同意见、自己独揽大权。
如何让中国的创新持续发展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