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中国人的“皇帝情结”


                  闲聊中国人的“皇帝情结”

 

   前段时间老毕的酒后失言调侃了毛泽东,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路人马纷纷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热闹非凡。那几天接一文友的电话,闲聊中谈起网上热议的话题。文友回答说:毛泽东是开国太祖啊,老毕的言论毕竟是大不敬。我很吃惊于他言语里透出的“皇帝情结”,这是第一次听人把毛泽东说成“太祖”,以前只听人称他为“皇帝”的,而且是出自农民朋友的口。

 

    一次我出差坐火车回北京,过道里站着两位中途上车的五十多岁的农民工,他们是买站票扛着行李包来京打工的。坐火车时间漫长,不免闲聊起来。我问这两位农民朋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几届领导人你们觉得哪个领导的比较好。谁知他们的思想和我的那位文友没有多少差异。他告诉我说:“毛主席咱就不议论了,那是开国皇帝。后面这几位皇帝,我觉得‘胡皇帝’比较好一些”。我当时就问他们,都这个时代了,你们为什么还把国家主席称为“皇帝”呢?他们回答道:“现在的领导称呼变了,实际上和过去的皇帝没什么两样,国家的事不还是由他说了算吗,前些年老百姓不是照样天天喊着‘万寿无疆’吗,这和过去的皇帝有什么区别?”我继续问:“为什么说‘胡皇帝’比较好呢?他们说:“‘胡皇帝’ 是从平民上位的皇帝,看着不那么霸气,性格比较温和,在任期间他为农民办好些好事,所以我们认为他比较好”。农民朋友是很实际的,几句话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站起来给他们让座,倒换着到了首都。

 

    回来后兴趣未泯,在一次修鞋时,与修鞋师傅聊上了。他是个残疾人,小时候因小儿麻痹一条腿瘫痪,初中毕业,在国营制鞋厂工作二十多年,鞋厂倒闭后来京摆摊,修鞋手艺不错,价格合理。他说自己除了修鞋,还非常喜欢读书。他喜欢聊天,让我吃惊的是,他也把国家领导称为“皇帝”,与火车上那两位农民朋友一样,觉得“胡皇帝”比较好。他说,“胡皇帝”在位时取消了农业税,就这一项就可以写入历史书。

 

   我们小区里的门卫,大都是五六十岁的农民工。在小区散步我也常与他们聊天,我问是不是你们习惯叫领导人皇帝。门卫说:有这么叫的,胡锦涛在位时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实惠,当然“胡皇帝”好一些。

 

  “皇帝”——听了真让我觉得别扭。我想起刚搬到这个新建小区时,小区的物业把园林承包给了园艺公司,有工人定期来小区里打理园林花草。我认识了一位从农村来的园艺工,他有点文化,对我说:“毛主席的年代,农民只能待在农村,生活贫穷,面朝黄土背朝天,人身受到限制不能走出家门,走出也没有活路。相比之下邓小平的年代好一些,农民可以出来打工了,我在老家盖了房,让儿子娶媳妇。你说说,没有个好皇帝哪儿行啊”。听他说的话,让我直乐,临收工时,那两位园艺工送了我一小包花肥。

 

   几次和农民朋友聊天我颇有感触,他们的语言质朴,表达真诚,他们心里有一本帐,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能道出中国这个社会的特征。如今,他们走南闯北,阅历颇广,布满厚厚糨子的手里拿着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但几千年来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脑子里和我的那位文友一样充满了皇帝情结。

 

     不仅是这些农民朋友如此,我想起央视11套夜间剧场播放的歌颂清朝政治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那一句“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主题曲,就让我明白了,中国人要想走出“皇帝情结”,不知还需几百年!?

 

 

                                                 2015/6/26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