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最好骑驴备马,先就业再创业


  

一、辍学创业成功者是单品中的极品,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事件

曾几何时以至于现在,不少天之骄子被辍学创业成功者——扎克伯格、盖茨、谢尔盖等传奇故事所吸引,蠢蠢欲动,乃至不分青红皂白扑腾跳进了水里。不要说辍学创业,就算是大学毕业开始创业,并不一定就是通向成功的最佳道路。如果你很确定你就是比尔•盖茨那块料,那你就放手去做好了。但如果你不是,有关趋势、产业、产品、团队、融资、财务、管理、失败等等,都还有许多要学习历练的地方。

创业要有动机,也要看时机。所谓时机,就是火候。很多时候,很多人不是不能创业,而是现在、眼下、当前不适合创业。为什么?因为时机不成熟,火候不到,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时机找对事半功倍,时机不对事倍功半,甚至是鸡飞蛋打。

应该说,创业是需要特殊能力、需要一些特别的素质甚至是需要一定天赋的,大多数人不适合创业,这一点全世界都一样。有些素质比如洞察力、执行力、影响力、耐挫力等既需要先天禀赋,也需要后天的锻炼与养成,特别是商业思维、产品研发、市场运营、管人带队、商务谈判、用户体验等等,只有你在商业世界待过一段时间,你才会知道如何进行。一个人究竟是否适合创业,很难评估,但如果去创业公司体验一段,也许自己就有答案了。

也许扎克伯格走了好运,但他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开展商业模式。太多的人把这些商业奇才的偶然性个案当成了普遍的必然性,残酷的现实是,每一个扎克伯格的背后,将会有一千个辍学后的失败者。所以,辍学创业是不值得提倡的,我觉得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理性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完成所有教育,至少完成学士学位。你不一定非得哈佛、斯坦福、清华、北大的,任何大学教育都将带你走得更远。而且,毕业后且投身创业以前,你应该获得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并了解一些商界实际。熟悉企业如何运作,掌握产品、人事、项目、融资以及良好团队管理等相关方面的技能之后再创业,你可能也会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遭遇失败,但是,你可以在别人的失败中学会所有宝贵的教训。

 

【大咖观点】赛富亚洲阎焱:创业是件苦逼的事情

90后不要认为自己都是天才,创业是件苦逼的事情:现在是全民创业,其实说句老实话创业只适合人类中少数人的事,我们如果从一个概率的角度来讲,创业成功大概1%都不到,99%的人都不适合。

所以我有时候在学校里看到一些90后特别热情去创业,我跟他们讲,你最好把书读完,这是第一。能够不读书,一夜就去创业成功的,大部分是天才,在我的一生中确实有天才,我投资20年的经历碰到的天才是极少的,傻B居多。

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首先要问问,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不一样,你先别把爹妈赚了30年的钱给糟蹋了,创业不是适合全体人的,也不是一个大跃进的东西,更多的是理性的选择。要坚持,年轻人创业激情多,但是坚持特别难。统计来看,有经验,年龄到了30-40岁的时候是创业的黄金年代。

 

    二、刚毕业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并积累经验

大学生创业,起初总是热情极高的,可选择了创业就选择了与忧患相伴,任何一点出乎意料的困难都有可能让创业者梦想的翅膀折翼,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或止步于一纸文书,或起步不久就搁浅了。

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结合自己的创业体会,希望大学生们做一些积累再创业。他认为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要做好一点准备,比如说积蓄和工作经验等各种“弹药”,准备好一些余粮,在工作了5年或7年后,有了一定的人脉和经验,识别了自己的兴趣,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实在是想创业,到了那个时候再去。

当然,你不一定非要当公务员,不一定非要进入BAT工作,你只需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积累。在一个能够培养人的地方,无论起点高或低,你用心地去工作三年,一定是会有成长的。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很充实、很用心地去做,不那么功利的话,当你工作到五六年之后,假如工作不高兴的话,你可以很潇洒地说,我可以自己干,因为我有真本事。

 

    【案例】一毕业就创业遭遇滑铁卢

A是一名90后,现在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一名员工。但是在2013年他的名片上印着是“为你爱”创始人兼CEO。现在的A却背负了一身债务,每月为了还债整夜辗转反侧。

A说:“提到90后创业者大多数人一定会想到,大象创始人刘克楠,脸萌创始人郭列,Segmentfault创始人高阳,以及泡否创始人马佳佳。至于像我们这样的创业者who care?说实话在国内的创业圈子里,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很可贵的是,小A还是把自己创业失败的经历写了出来并与大家真诚分享,真是应该感谢他。

2012年初,小A大学实习进入一家传统的玩具经销商公司从事市场销售工作。工作过程中小A发现了母婴行业的机会,他看到国外有一个Zulily母婴闪购网站刚刚拿到D8500美元的融资,靠着大学生对新趋势的敏感,小A觉得母婴O2O是必然的,而且极有可能做大做强。小A信心满满,好像发现了创富的新大陆,决定准备半年开始创业。

2013年上半年,小A与另一个伙伴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几十万元资金全职创业。当时的定位是“为你爱”每天上午10点准时为用户推荐数款精选母婴产品,十几种线下的婴童服务。因为资金有限,他们首先定位先做一个区域市场。一方面在本地线上渠道做广告,另一方面通过跟线下商家合作做地推。小A负责接触供应商、商家合作以及公司的管理,另一名合伙人负责网站的运营,后台维护。事实证明我们“too young too naive”(太年轻,太天真)。

初创即遇到四大难题,一是传统广告太烧钱,回报率又低;二是供应商热卖的主流产品不愿意供应;三是婴童店更加愿意跟美团和糯米这些大流量商合作;四是网站的用户体验不太好。而且这时候,资金也开始捉襟见肘,面临断裂的危机。

开弓没有回头箭,小A他们硬着头皮往前冲,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了一些起色,但很快就没钱了,也看不到什么时候能够打平,而且,这时候两个创始人对天使投资人和VC也没什么好感,也不懂得如何去跟投资人交流。虽然有几个比较感兴趣的投资人,但是聊来聊去也没有动静。

最后两个月销售额开始下滑,资金彻底告罄,公司开始发不出工资,导致两个团队成员离开。通常,这时候一般都是应该有一位天使翩翩降临,遗憾的是天使没有眷顾小A他们,项目坚持了半年多时间死掉了。小A说“其中的滋味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复盘小A他们匆匆创业匆匆失败的100个失误,比如没有验证、推演自己假设的商业模式,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没有充分接触商家了解合作的可能性,没有规划好推广渠道,没有提前接触投资人在钱花完之前融资……所有的这些失误如果多一些经验,可能会避免一些失误,可能延缓一些失败的时间,可能会等来天使的光顾。

应该说,小A进入的母婴电商并没有错,同时期的蜜芽宝贝、贝贝网、宝宝树等则迎来了投资,站稳了脚跟,而小A的“为你爱”却成为了牺牲者,要不是小A有勇气写出来,大家也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家母婴电商创业项目。

李开复认为,是有相当少数的存在一毕业就可以创业的年轻人,我们觉得30多岁是黄金创业者,有经验。现在中国环境已经成长这么多年了,有一批大学毕业生,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在试着打工,试着创业,到创业公司做暑期工,自己做点小项目,在学校的孵化器里面做点事情,毕业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经验了,已经参与过了。李开复提醒今天的大学生,个人应该知道自己是不是符合这个少数的需求。 

 

三、要学会骑驴备马,韬光养晦 

当别的同学或苦读或忙于游乐时,大学2年级的刘凯文就已有了创业的念头,并马上付诸行动。创业的路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他一开始开过家教班,后来又看中了大学校园的文具消费需求,经营起了文具批发,却因为合伙人解散而失败;后来又在某新开的商场经营饰品,但却因为财务问题而再次失败。屡次创业失败,令刘凯文明白了创业需要商业经验、资金、项目、团队,缺一不可。因此,刘凯文暂时停止了创业,他想找个工作历练一下自己,以求等待重新创业的时机。

不少大学生简单地认为“一毕业,就应该创业”。大量经验和实证案例表明,“一毕业,就创业”往往失败率更高。更恰当的方法是,毕业后首先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从团队中学习创业经验,逐步积累个人实力,在几年后再正式创业。

国内教育更关注专业发展,而忽视对于学生执行力、团队经验、市场研究、商业思考等方面的培养,创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的深刻洞悉力以及对用户利益的了解和尊重,这些关键成功要素在大学里是学不到的,怎么办?先参与创业,到创业公司去工作,参与创业的全过程,再主导创业,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话说回来,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想创业,就要在工作中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如果你到一个松松垮垮的地方,给你一张报纸、一杯茶、6点钟回家,这看起来轻轻松松,但这也意味着你在5年之后的竞争力是:一辈子都离不开那个地方,你其实就成了那个温水里被慢慢煮熟的青蛙,5年之后你可能再也没有创业的想法与动力,即便是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反过来,如果你在一个大公司工作,把公司让你做的事情做好,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步就知道创业的方向了。在公司里踏踏实实干五六年,虽然是打工,实际上是公司在给你“缴”了学费,你在不同的平台通过积累经验,这是任何老板剥夺不走的,只有积累这种经验,你的创业能力才更高,才更有把握。

或者也可以到一家比较苦逼的创业公司打工,你会看到创始人是如何定位市场的,是如何搞定客户的,是如何敲定融资的,是如何开除员工的,如果你能换位思考,不在其位学谋其政,即便是所在的公司关门倒闭了,你也历练了今后创业的功夫与本领。

什么职位是未来创业做CEO最好的“预科”?我的回答是: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扮演着产品、技术、市场、客户、运营、设计中的核心角色。如果你有意一定要创业,找一个有潜力、前景的行业、企业进入,无论在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可以考虑走产品经理这条路。然后历练观察、思考,拓展人脉资源,学习创业知识,体会别人的比如你老板的创业体验,最好跟着你的企业、老板学一些真功夫,扎好马步。

往往一个人只有经过失败,才能理解自己在能力上、资源上等各个方面所欠缺的东西,每次失败都是为之后的成功打基础,问题是如果你自己直接失败,成本未免太高了。因此,到大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工作,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用这些公司、老板的失败为你今后创业的成功“交学费”,这可是天底下巨划算的好事,当然,前提是你得是一个善于学习好学生。

 

【案例】从来没有一个屌丝能够逆袭!

关于屌丝逆袭的故事屡屡在网上发酵,XXX大学毕业卖煎饼一年赚了100万,XXX一个APP刚上线就获得A轮融资500万美元,诸如此类。撩拨着人们的神经,浮躁了人们的心灵。

5年前,一个叫Brian Acton的人去面试twitter工作被拒,他发推文:被twitter据了,还好吧,反正通勤时间太长。然后他面试facebook工作被拒,他发推文:Facebook拒了我, 我期待生命中的下一个冒险。之后,他开发了一款叫WhatsApp的软件。5年后,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几乎全世界的人都说,Brian Acton上演了一出屌丝逆袭与颠覆的神话。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这个人的经历你会改变看法:

1991~1994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25-19935月,罗克韦尔公司,系统管理员 19935-19945月,苹果公司,硬件测试工程师 19945-19948月,Adobe公司,质量工程师 19948-19962月,苹果公司,软件工程师 1996-2007年,雅虎公司软件工程师、工程总监、工程副总裁 200911月,开创Whatsapp,成为一款非常受欢迎的跨平台应用程序,用于智能手机之间的通讯,发起了一场移动通讯革命。创业不能太浮躁,看完他的经历,你还觉得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吗? 


Brian Acton绝对不是一个屌丝,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Brian Acton的故事确实很励志,一个斯坦福计算机系的高材生,从系统管理员做起,然后是硬件测试工程师,然后是苹果的质量工程师,到Adobe的程序员,然后又是苹果的程序员,最后是Yahoo的首席程序员,到2006yahoo的工程副总裁,这相当于在国内BAT公司都混过,而且最后创业时是一家公司的VP。长达22年的摸爬滚打,才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以至于“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浮躁是创业者的大忌。很多人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就是因为缺乏定力。有的人有干大事的梦想,却没有干小事的能力。结果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成。对于梦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干起,学会韬光养晦,积蓄自己的能量,修炼自己的“金刚钻”,应该是一堂必修课。有的人被世俗的眼前小利所诱惑,不会默默积累,静静守候,也不会像瞄准猎物的豹子一样,等待出击的瞬间。厚积薄发是通向成功的必然阶段,只有从低处着手、积蓄力量,才能伺机而动、顺风飞扬。(文/宋振杰,交流讨论:作者创建的四季创业课堂QQ21697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