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33):
布达拉宫广场
2015年7月12日。
走出藏餐厅,装着一肚子糌粑和牛肉汤,带着藏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慢慢踱向布达拉宫广场。听说布达拉宫的夜景很漂亮,可我还没领略过。
九点多,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广场上,三三两两散步的,闲聊的,拍照的,发呆的,沉思的。四周的大喇叭循环放着宋祖英的歌曲,在雪域高原,在宗教圣地,主旋律直入云霄。多少还是感觉到一点点不自然。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有着特殊的声带构造,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歌唱家。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地方,让我们听听藏族人民的歌唱多好。
在广场上踱来踱去,一些形而上的胡思乱想浮上心头。到西藏短短几天,我对西藏还远远不了解。看到一些事,听到一些话,有过一些感触。我应该怎样看待我看到的一切,怎么处理我所遇到的一切,怎么对待旅程中——从而生活中——的一切挫折或者不利……这些问题如云霞一样在脑际飘来又飘去。我还在思考,我为什么来西藏?为了信仰吗?似乎不是。这几天的行程,使我对某些东西的认知有所改变。也许我的认知变得更加客观了一些,不再是那样盲目的同情。比如,对于藏传佛教中那种强烈的等级观念,我有了更加明显的排斥态度。这与我在对某些现象的观察有关,与自由平等观念的复苏有关。对于精英主义的观念,我从来就不认同,而几天的西藏之行,尤其是基于对某些打着宗教的幌子肆无忌惮敛财的行为的观察,有了更加深切的批判和排斥。进一步联想到身后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究竟是什么?从物质的存在到精神的象征,从世俗的观察到宗教的认知,布达拉宫究竟各有什么不同的意义?之前一直听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财富象征,我一直想象着布达拉宫的财富的究竟能够巨大到什么程度。
胡乱想着,来到广场一侧。男男女女七八位藏胞正在跳锅庄。嘹亮的音乐,轻快的节奏,欢乐的气氛,他们将广场当成了草原牧场。看他们的衣着,至少不是后藏穷苦地区的藏民。从他们倾向于汉族式样的服装,从他们快乐而洒脱的神态,我判断他们可能来自康巴地区。我这样主观的想象是因为在我的认知中,康巴藏胞是最潇洒快乐的人群。欢乐的气氛正在延续,一辆汽车开过来,下来几个人,将围观的人群赶开,将跳锅庄舞的藏胞冲散。“不能跳舞,不能集会,散开散开!”人群散开了,锅庄熄火了,欢乐消失了。
宋祖英的歌声依然嘹亮;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