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34):走在拉萨的街道上


 万里跋涉(34):

走在拉萨街道上

20151112日。

离开布达拉宫,步行回宾馆,其间要走过北京东路,这是拉萨最繁华的街道,八廓街就在这条大马路上。

白天的拉萨街道,北京东路或者八廓街,如同一般的内地城市街道一样,是一条商业街,布局着特产店、百货公司、客栈、饭馆、咖啡屋、小吃铺、茶座、旅行社、通讯城,等等。街上行走的,大多是慢慢悠悠,左顾右盼的游客。看不出多少藏地的特点,行人大多是汉族,偶尔才会看到身着藏服,手持转经筒的藏族同胞。经营户也大多是内地人,他们经营的商品也绝大多数来自内地。西藏基本上没有工业。就连街上开出租车及骑人力车的,也都是内地人。

晚上的拉萨街道,内地的色彩更浓厚一些。相信因为经济落后和资源匮乏,本来的藏族地区应该是不存在所谓夜生活的。而今天的拉萨,夜生活应该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走在拉萨街道上,走过北京东路和八廓街,一路上是闪烁的霓虹,流线的车灯。咖啡馆的窗户不时飘出清香,茶座的灯光若明若灭,客栈的的外墙被装饰得五彩缤纷,酒吧的音乐舒缓而悠长……一个传统的宗教的城市,在夜幕下却显出现代的色彩。漫步街头,微风拂面,甚是惬意。不过也有些担忧,如果咖啡馆的气味再浓郁一些,如果茶座的灯光在再狂野一些,如果客栈的装饰再火爆一些,如果酒吧的音乐再暴躁一些,拉萨也许就不再是拉萨,而成为丽江了。

我知道,旅行对于旅行者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异质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旅行者从强烈的文化反差和对比中获得旅行的意义。文化总是植根于历史和传统之中,不同的历史和传统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形态。但是,文化的发展又是相互影响的,这就产生了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文化渗透和融合的最终结果是文化的统一性,或者说是文化多元性的削弱以及异质性的消失。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关键在于封闭和隔绝,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不会允许任何一种文化独善其身。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将成为文化渗透和融合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可以设想,手持手机的现代藏族孩子接受现代文化的能力要比他们的父辈强很多,同时排斥外来影响的能力又要弱很多。融入现代文化,接受现代生活方式可能成为他们无法避免的选择,即使保守的宗教和文化观念会对他们接受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有一定阻碍作用,成为新文化的接受者以及新生活方式尝试者将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文化的异质性终究要消失。全球化推动文化多元性消失的过程中,旅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新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的渗透而言,旅行者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这里面存在一个悖论,旅行的意义建立在文化异质性基础之上,但伴随着全球化的旅行的发展,却将作为旅行意义来源的文化异质性消灭了。

这样说来,即使悲观也无济于事,总有一天,拉萨会变成丽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