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并重视人类心理规律的研究,从早期的戈森定律到后来的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都是这方面的成果,这对认识经济现象、引导消费和投资、稳定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们对于“增量偏好、忽视存量”的心理规律还没有开展研究,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增量偏好心理规律的内涵
笔者以为增量偏好是指人类具有偏好增量物质(包括服务),忽视存量物质(包括服务,下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具有激励人们不断地创造新产品、购置新产品、使用新产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造成人们忽视存量产品,使得不少产品闲置浪费,这种现象在普遍地存在于各地区、各行业、各人群、各家庭、各企业、各单位。可以说,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无论是先进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单位;无论男女,不分老少的行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类现象。
增量偏好心理规律的
现实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购买新产品(比如新衣服、新电器、新书刊),同时忽视已有的产品(比如衣服、电器、书刊),造成的现象是存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会闲置不用。
古人对这种现象已有观察,这里简要举例: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所说的“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在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明显:
(一)生活方面
1.在服装消费方面,一些都市青年女性,常常购买多件服装,但常穿的衣服不超十件,其余要么偶尔穿戴,要么长期压箱底、当库存,造成浪费十分明显。深圳龙岗区一些小区门口设置旧衣物回收箱,在换季的时段每天早上不仅回收箱满满当当,箱外还放着三四包衣服(包括小背包)。
2.在饮食消费方面,一些家庭购买的鲜肉常常因新买入的其他食物而不断地推迟食用,时间一长就可能因为不新鲜而被丢弃,有的家庭购买的鲜肉、排骨、蔬菜丢弃现象明显。
3.在家电消费方面,这种现象很突出,这里以手机为例: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7.82%,相当于中国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机。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手持几部手机,但常用的只有一部。这些都和人们忽视存量的心理特征紧密相关,当然也与不注意节约有关,但前者是主要的原因。
(二)生产方面
在生产方面,多数人重视铺设新摊子,不讲求存量资源的提升,走了一条增加生产要素追求增量产出的道路,这方面的文献汗牛充栋,不拟赘述。
在统计方法上,人们往往重视作为经济增量的GDP,但忽视全社会财富总量。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焙在文章中指出:“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不仅应计算其经济流量规模,更要计算其经济存量规模。经济存量即一国现存的财富量,是真正的经济体量。
形象地说,如果要评估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经济流量估算的是‘全家一年能挣多少钱’,而经济存量估算的是‘全家总共拥有多少财富’。”
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重视新区、新增建筑物的建设,忽视存量旧城区、旧建筑物的管理,一些企业的物业资源长期闲置,这在国有企业中更为常见。在美国等国家,一些建筑物(包括地铁)已经100多年还可以使用,而中国建筑物不到30年就遭到拆除。即使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人们也往往是重视增量项目建设,忽视存量项目管理运营。表现为各地争先恐后地签订一批合作新建项目,但罕见签订已有建筑物合作协议。这其中有政绩冲动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更多的还是增量偏好的心理因素起作用。
(三)改革方面
真正的改革是兴利除弊,人们往往注重增量改革,侧重于兴利。因为弊端是存量,多数领导不予以关注,甚至有意回避历史遗留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不重视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有了制度往往束之高阁,谈不上使用更谈不上完善。
此外,在人才使用方面,人们都在高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但往往重视增量人才的引进,一些单位在工作总结中写哪个时段引进了多少人才,但忽视已有人才的配置利用,久而久之一些“老人”丧失工作积极性。
增量偏好心理规律的
原因剖析
既然说“增量偏好”是一种心理规律,背后有主观和客观因素。从主观上说,人是一种动物,这种现象在心理上有两点需要考虑。
一是人作为动物体的天然好奇感使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他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全集第20卷,1971年版第110页)
二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使然。喜欢新产品,一个原因是新产品带给人的边际效用较大,随着新东西增加,受到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逐渐变得不够新鲜,这一点已经被经济学接受。
从客观上说,购买新的商品比较容易,利用和管理存量的相对难度大。比如,买来一本书相对容易,选择加上购买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有好奇心理起到作用,但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完成一本书难,特别是一些工具书卷帙浩繁,耗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够看完。
增量偏好心理规律的
利弊分析
增量偏好的利处:增量偏好的心理规律产生了新的需求,从而刺激人们创新产品,扩大生产,增加供给。获取新产品的动力也驱动人们不断地劳动,获取货币然后进行消费。
增量偏好的弊端:增量偏好的心理规律造成人们忽视存量,从而造成大量稀缺资源的闲置浪费,经济效率降低,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特别是短缺与浪费显著并存也会造成心理失衡等问题。
研究增量偏好心理规律的
意义
一是告诉人们要重视存量。人们往往不重视存量,其实存量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基础。比如,每年新增的财富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来测算,存量可以用物质资本来测算,存量的物质资本是再生产的基础,只不过由于人们不予关注被忽视了。
二是教育人们管好存量。很显然,重视并管好存量在微观上可以减少浪费,并积累财富;在宏观上可以更好地、真实地反映出市场有效需求,高效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