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42):
仓姑寺
2015年7月14日。
行前读攻略,知道有仓姑寺这个地方,而且距离大昭寺不远。
本来准备一早就去参观大昭寺的,排队到售票窗口才被告知,上午只发售头天预约的门票,当天的门票在十一点半以后来买。还有四个多小时,可以去参观几个寺庙。
借助百度地图的指引,发现仓姑寺就在距离大昭寺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十几分钟,就走到附近。仓姑寺实在太不显眼,我从门前经过,而且注意寻找,居然错过。后来找民警询问,回头走了一阵,才发现毫不起眼的庙门。那庙门被门帘遮住一部分,而石碑上的“仓姑寺”三个字又太小,所以错过也属正常。
此前知道仓姑寺是家尼姑庵,一直疑问,既是尼姑庵,怎么又叫“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站在寺前道路一侧,有些踌躇。既是尼姑寺,男人让不让进去呢?直到看到有男人从里面出来,才蹑手蹑脚从小小的大门进去。
迎面的蓝色布帘上写着参观收费四十的字样,却不见售票处。四十的门票似乎不值,而且我也不打算为一般寺院或者景点买票,于是就想退出。试探着又走进几步,还是没有人来干涉,胆子稍微大了一点,索性就往里走去。探头探脑往里面一看,有尼姑来来回回在做事,似乎是在熬制酥油茶。里面有一排房子,其中一间门上写着“妇女之家”的牌子,于是想到这家尼姑寺可能也承担某些妇联的职能。西藏的妇女绝大多数信教,因此尼姑寺承担妇联的职能也合群合理。
尼姑也毕竟是女人,因而尼姑寺应该比一般寺院多一些女人的气息。这可能是我的主观臆断,不过,仓姑寺里花花草草的东西是要比一般寺院多很多。进门迎面房子的楼下,就摆放着两排花草。我在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的康村里看到过盆花,但仅仅是孤零零的一盆或者几盆。
出门的时候,看到一侧有一个大厅,里面摆着一张张条凳和桌子,很多人围坐在那里喝奶酥油茶,其中还有像我一样背双肩包的游客。我起初以为是在举办什么宗教活动,而我又比较不情愿卷入这种意外之中,于是顺着墙角悄悄溜出来。后来问丹增,他说不是搞什么宗教仪式;因为寺院的酥油茶比较干净,周围居民都喜欢到那里喝茶。因此这是一项寺院的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