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荷兰合作银行集团(Rabobank Group)预计,以现在的外储消耗速度,到今年12月初,中国央行不得不停止支持人民币汇率,任由人民币贬值。他们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从现在的6.4左右跌至7,“如果明年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好转,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人民币兑美元也并非绝不可能跌破7.50。”
在这些机构看来,就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减少的速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已经减少1500亿美元了,如果按照当前中国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方式,在今年最后的四个月,中国外汇储备还将每个月减少400亿美元,达2000亿美元。同时,按照中国进口商品及外债支付中国央行至少手中要持有2.7万亿美元。所以,中国要稳定人民币汇率不能够坚持多久。
其实,这种计算的意义根本就不大,一则这些计算按照传统国际经济学理论,并是以金本位为前提的。而这些传统智慧与现在国际金融市场相比已经太脱离了。二是这些计算仅是以静态的方式来看,但实际上市场的变化与这相差很远。中国手上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多少与实际的贸易关系关联性不是那样大。他们这样是计算不出中国央行要稳定人民币汇率应该持有多少外汇储备的。
其实,就当前国际市场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不在于中国央行外汇储备持有多少,而在于人民币汇率开始企稳并小幅升值之后,人民币汇率应该锚定在哪里?有了这个锚定,人民币企稳了,就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来支撑人民币汇率了。
因为,在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国对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多少,并非如金本位制下可以锚定在贵金属黄金的价格上,而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利益博弈及利益权衡。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锚定既有汇率制度安排的问题,也有汇率锚定水平在哪的问题。
就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情况来看,有分析认为,这次“新汇改”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更多盯着美元汇率变化的汇率制度安排,增加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弹性空间,甚至于逐渐地向一蓝子货币汇率制度过渡。
其实,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基础及国际外汇市场波动的情况来看,并非一蓝子货币汇率制度一定会比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会更优化、更市场化,因为,在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不仅在全球市场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及储备货币的美元占有绝对高的比重,而且美元作为国际市场上的强势货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有限度的锚定盯住美元可能会更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更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及风险。而参考一蓝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如果蓝子里的货币波动较大些,不是增加了人民币的汇率市场化程度,而是会增加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性。所以,那种为了脱钩而脱钩的汇率制度改革是不可取的。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锚定水平在哪里?是6.2,还是6.5?或更多的其他水平。在当前的情况下,这应该是相当不确定的。因为,当前各种汇率理论模型所得出的人民币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基本上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些理论模型都是以金本位为前提的。当这种前提条件不成立时,其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可质疑了
那么,当前人民币的锚定水平应该在哪里?又是如何决定的?它完全取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平衡。而这种利益博弈又是以下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比如,一个国家现实经济状况、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战略、国家信用、要素的综合价格水平及国内外投资者的预期等。而这些因素中有根本上是无法用量化的方式来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汇率计价模型也无法计算出人民币汇率估值高低了。
也就是说,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在哪里,并非取决于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不是取决于要素的综合价格水平,而最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市场当事人的预期,而这种市场预期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
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人民币汇率的锚定水平应该是一个十分灵活的量而不是一个定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锚定水平应该先企稳在6.4左右水平并些许升值,由此从根本上扭转由于“新汇改”所造成的人民币贬值预期。然后在人民币绝对企稳、贬值预期扭转之后,让人民币汇率锚定水平的弹性扩大,比如先在6.4左右的3%范围内上下浮动,以此来让市场适应适应人民币汇率的上下浮动。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适应期,以后任何人民币汇率波动很容易造成对市场的巨大震荡。
还有,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央行不要追求人民币汇率为市场化而市场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仍然是当前中国汇率制度重心,在这个重心下,政府要以国家利益最大化来权衡人民币汇率的锚定水平,这样既可打击对人民币汇率的过度套利,也可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及国家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有个确定的锚定,让人民币汇率企稳及些许升值,这就可能彻底地扭转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完全有能力来稳定人民币的汇率。而这是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