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四日(11):中国的哥
2016年12月25日。
离开于山风景区,准备再到三坊七巷找点东西吃吃。
路过福州文庙,顺便进去逛逛。我去过好多地方的文庙,布局和陈设包括牌匾大同小异,但有时也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在建水文庙,我就看到了文化的影响;而在平遥文庙,我则看到了圣殿内的牛鬼蛇神。福州文庙应该是福建最大的文庙了,但它的大却给我留下不一样的印象。大殿之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联想起紫禁城广场会有些夸张,但那广场的巨大而又空空如也,还是给人深刻印象。其实整个文庙就是空空荡荡的。大殿之上,当然是孔子威严的塑像,周围站着的,就是他的七十二弟子。尽管有七十几尊塑像,巨大的大殿还是显得空空荡荡的。广场两侧是厢房,只是在墙上挂了宣传画,没有任何别的陈设。整个文庙里,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其他游人。在大门口看到几位老师带着十几位小学生,他们是来文庙前拍照,都没有进去参观。
来到三坊七巷街口,看到街边一个小店门口,围着一群吃东西的游客。那小店的门楣上写着“同利肉燕”。据说,“同利”是福州肉燕最响的品牌,我前天在南后街吃过,味道确实不错。要了两份鱼丸和肉燕的二合一,每份十元,比南后街要便宜五元。紧挨着“同利”,也是一家卖“正宗肉燕”的,门口基本上没人。看见游客走近隔壁那家,“同利”的嫂子就会大声干预,“我们家才是正宗的肉燕”。那邻居似乎也无可奈何,毕竟别人确实是正宗。
离开三坊七巷,打车回宾馆,准备取了行李之后就去坐机场大巴。司机是个有点秃顶的中年人,很喜欢说话,尽管说话不是很流利。这部出租车看起来有些特别,坐垫和背垫都是白色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样子;脚下还有脚垫,也是干干净净的。驾驶座的边上,塑料盒子里装着充电器,还有小瓶装的药品;前面台面上,有一个红色的标牌,上面写着“共产党员示范岗”;副驾前面,挂着一个纸牌,上面写着“七十岁以上及其他弱势群体人员免费乘车”。行进中遇到红灯,司机拿起白色毛巾,擦拭起来。因为好奇,我与司机聊了起来。
原来这位就是著名的“中国的哥”,“福州好人”陈章宇。陈章宇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在媒体上都有报道。比如他曾经连续四年半每周两次免费接送一位七十多岁的尿毒症老人上医院做透析,一直到老人病逝;每年高考,他都会预约并免费送接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有,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花一个小时时间给车子打扫卫生;他车上总是随时准备充电器,急救药品;他为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和病残人士提供免费服务,等等。陈先生现在是福州出租车行业的标兵,是福州窗口行业的模范。
我问陈先生,“你做这么多好事,家里人支持吗?”
陈先生说,“一个人在外面做好人,在家里做不了主,或者说做不了好人,那就不是真做好事,真做好人。我家里兄弟三个,一共十一口人,至今还是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我们一家人都是好人,当然都支持我做好人好事。我做好人好事也不图什么,就是做了好事心里高兴,安心。我也不图表扬,尽管福州电视台,报纸,每年都要报道我的事迹上百次,但我做好事就只图个高兴。”
我说,“你这样做好事,会不会影响你的收入?”
“原来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反而会有好的影响。我因为做好人好事出了名,会得到一些好心人的关照。比如说有人要去机场,就会打电话要我送。跑长途的收入高一些。这些年,因为国家有控制,机关人员报销车费有些困难,坐出租车跑机场的少了,我这方面的收入也就少了一些。不过,没关系,影响也不大,我还是会坚持做下去。有时候,也有乘客了解我的情况,会多给我一些车费。比如有一次一位乘客车费只有二十几块,给了我一百块不要我找,我还是要坚持找给他。我做好事就是为做好事,我没有别的想法。”
说着说着,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车费33元。我拿出一百元的时候,也想过就不要找了,就当对陈师傅做好人好事的支持,又一想,还是应该以别的方式表示对他的尊重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