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一
安南平*,诏新城侯* 与六部贺表,皆令王汝玉撰,既上,上览之益喜。时黄文简公侍上,曰:“汝玉诚俊才,朕观其所撰表,诚不厌。”文简公叩首言:“汝玉以是自矜,退多后言;王孟阳* 亦不自安南还。得罪,乃与汝玉先后下狱死。
注:*《明史·成祖纪》永乐五年六月,以安南平,诏天下。 * 张辅,字文弼。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 阳,应作“扬”。
永陵按:“点校本”第249页,题作:“513、王汝玉撰贺表”。
王璲,字汝玉()长洲(现苏州)人。明成祖命朝臣应制撰《神龟赋》,汝玉得第一,解缙次之。永乐七年坐修《礼书》紊制度,当戍边。皇太子监国,宥之,以为翰林典籍。寻进左赞善,坐解缙累,瘐死。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遣官祭其家。
《明史》列传四十 王汝玉,名璲,以字行,长洲人。颖敏强记。少从杨维桢学。年十七,举于乡。永乐初,由应天府学训导擢翰林五经博士,历迁右春坊右赞善,预修《永乐大典》。仁宗在东宫,特被宠遇。群臣应制撰《神龟赋》,汝玉第一,解缙次之。七年坐修《礼书》紊制度,当戍边。皇太子监国,宥之,以为翰林典籍。寻进左赞善,坐解缙累,瘐死。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遣官祭其家。
王偁(?~1415年):字孟扬(敭),又字密斋,明朝永福县(今永泰县)人。洪武三年(1370)举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永乐大典》副总裁,著有《虚舟集》五卷,王璲汝玉为其序(下附)。《虚舟集》清·乾隆年间辑入《钦定四库全书》。
虚舟集原序
立言岂易易哉!况声成文之为诗,诗,文言之精者。扬子云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诚知言也。”是故必有超逸绝伦之姿,雄浑浩博之气,精深明澈之见,源委渊懿之学,然后可以挟风骚之体备,众论之长出而鸣一代之盛焉!斯岂易易哉。三百篇尚矣,汉魏一降迄于宋元,其间声律虽有不齐而卓然成家者,莫不由是,不由是者不足以传之远也。
若夫翰林王孟扬者信乎可以继前人之风,相与角立于百代之下者乎?孟扬之诗,其趣高,其调逸,其词雄,其学富。出入汉魏、盛唐,不为近代之语,真杰作也。抑何由而致是哉?余闻培之深者发之茂,积之广者出之沛。盖孟扬幼生闽粤间,负英迈之姿,席先世之泽,闭门读书逾二十年。又闽多君子,孟扬得师友之助,其所资所养者丰矣。比其出游也,观涛于浙江,吊禹功于震泽,入京师见都城之雄伟,宫阙之壮丽,府库之充实,九夷八蛮之会,同官翰林耳目所接,莫非朝廷之典章,一代之制作。政教所布,号令所施彧彧乎?且得屡预国家大事入侍讲筵身亲礼文之盛,及奉命亲藩,泛洞庭、留长沙,探古迹于名山川;又浮沅湘、历九嶷,从大将观兵交趾极于南表,胸中亦汪洋浩博矣!宜其吐为辞章,超卓凌轹不自知也。昔司马子长生龙门,讲道齐鲁之乡,东上会稽探禹穴,北适燕赵与其豪俊子弟交游,故其文雄深雅健,跌宕不羁。孰谓孟扬之于诗,不由是欤?!虽然,士生幸遇光嶽之气,全则其发于言者,敦实浑庞得性情之正。予老而无能为矣,继清庙生民之什,以鸣国家之隆者,非孟扬谁望焉?俾叙其集,于是乎书。
永乐辛卯(1411)岁孟春 左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编修 前修国史吴下 王汝玉序
翻阅拙编《永嘉黄氏家集外编》(稿下)中,著录有王璲写给永嘉黄氏族系十六世性“寿黄学士”、“著存堂”诗计三首;永乐四年正月十五,王偁于南京黄庶子淮宅咏莲花灯和胡学士广韵一首,详图2:
黄永陵 于温州知省斋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