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看有效市场假说


市场有效假说确实仅仅是个假说,它认为价格能够反映所有的信息,其实不然,市场从来都是不充分的。我们假设交易发生之时,交易双方都在自己的利益、格局和推演下推动交易的发展,他们绝对不会或者真实的将对其他人的影响考虑进去。但是如果他们真的为他人带来什么影响也会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导,但是此时整个经济气候已今非昔比了。

经济对人们而言太重要了,人们善于从中学习,这是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所在,海外贸易臻于发达之际的宋朝,其远洋货船的吨位最大达到600吨,而到了明朝已经可以制造出18000吨位的了,数字变化的背后必然存在技术的进步和安全稳定性的提升。当人们不能忍受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捕捉到市场上其他交易传达的信号,必然会改进分析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全面、详细的捕捉到市场的变化,主动为之,适者生存,从与之密切相关的数据中发现隐秘的趋势。

但是,人们又不得不喟叹,现在人们经营的行业之繁多远胜几百年来的中国,信息技术和经济分析技术之成熟精湛于今为盛,但是行业突破明显要背负更加沉重的包袱,当然经济发展并非依此而论,从这个论据来看人们的才智不能与形势的变化相匹敌,人们囿于自己的见识并相信技术发展带来的益处,这本身就使得整体形势更加为人们所不及,越是企图从分析中得到出路,发展越受限。市场并非有效,信息也并非可靠,特别是当人们都能够便捷的获得所需的信息,那么这样的信息必然是贬值的。但是,信息太重要了,人们在寻求改善生活之际,特别需要本行业的信息,但是当人们发现其实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对信息发掘的热情,也并非具备同等的认知水平,那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信息也就不同了。

不过有一种信息特别值得推敲。宋代已经可与58个国家发展贸易,进口税收约占财政收入的6%,会社企业、商会也非常活跃,而且耕地面积最高已达到7亿亩。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没有一枝独秀的经济,如果其他行业不景气,本行业也不会景气;如果海外贸易发展不好,那么国内的经济也不会发展得好。正如时下,实体经济不振,P2P互联网金融也不会健康发展,在经济时局中,不要误会在下行压力下,可替代性会得到加强。这类信息对于个人、企业和行业谋求发展具有显著的引导性。历史不是沉寂的田地,不是生冷的文字、数字和人情风俗的素描,最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守住耕地红线的报道,相比宋代的数据也多了几份沧桑,倒不如说这样的“严防死守”预示着经济发展存在根本的问题。农业之不兴,其他行业也必然存在相若的危机。

总之,市场有效是个假说,努力使之有效则应该是可取的方向。我们不仅仅学会从宏观相关方及时的获取信息,还应在其历史的数据中获得正确的分析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