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敬鬼神以为世人垂范或示警?
中国人的鬼神都是被美化过的。这种美化的原则就是充分的道德化。充分道德化之目的就是要用鬼神来作为现实生活中最切近的榜样。这种将逝者充分美化的过程从丧葬活动的开始便全面展开。
最典型的美化就是民间流行的哭丧和官方的悼词。
民间的美化以逝者的生平为线索而加以系统性的生活道德化的美饰,若以哭丧的内容论之,逝者非圣即贤,起码也是个道德模范。民间就是在这种夸饰中对现场的所有人,尤其是后生们进行了一次次特殊环境下的以熟悉的真实对象为实体的道德伦理的教育。
官方的悼词既是对逝者的人生的终极政治评价同样是一种最后的道德塑造,所不同的是这种道德塑造多以政治上的忠诚为标榜。通过这种美饰,官方也对所有相关对象进行了政治上的道德教化。
无论是民间或是官方,在美化逝者塑造神明的活动中,都不会以物质的标准来进行说教,而始终围绕精神性的价值来展开。而这种精神性就是中国人倡导的集体的价值观。就是个人为集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他人作出了怎样的牺牲。这个集体,在民间主要指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宗族社会,在官方主要是指以政治态度为核心的社会组团。
在美化的过程中,个人价值、自由民主、爱情至上等系列以个体价值为核心的思想都注定没有地位,它不符合中国人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即使逝者个人主义或者爱情至上的思想或行为在其生前十分显著,但在丧葬过程中都会被抹去,人为地让它实现人生的最后一次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的回归。
垂范就是警示,警示就是垂范。一物两端而已。
造神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敬神。一个是失去了生命活动能力的对象,不会再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任何的破坏,其自身也没有再发生任何转换的能力,最容易被固定化,格式化,于是我们的传统中选择对这样一个对象进行美化。透过对他的美化来达到垂范或警示的作用。
所谓神,其实就是人类对世界的终极力量的猜测。是人类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之后,对无限之可能的向往的一种创造。传统中国人以祖宗为神,其实是一种对生殖力的崇拜。一种用于血缘为中心的宗法意识的崇拜。
中国人的祖宗很多,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宗,而最终都归结于在上一个洪荒际代之后,为汉民族的人种的繁衍而作出贡献的伏羲女娲两兄妹。这是中国人的情感道德以血缘为中心的最基本的源点,也是中国人判断道德价值的最基本的标尺。
不要简单地把所有的神话故事都看成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的一种向往,是人们对生活追求的一种曲折的表现手法”,我坚信,有许多的神话就是上一个际代的人类给我们留下的最真实的记录。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其实就是讲,我们要充分发扬鬼神的垂范和警示的作用,以完成日常的,延续的道德教化的进行。其实质是鬼神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对活人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工具,祭神如神在,是指神所代表的社会道德伦理的价值和意义,而不必计较鬼神本身的是否存在的问题,故应“远之”。
2016年2月10日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