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居民的闲置资源早就存在,物美价廉、个性鲜明的接待服务也一直是旅游者的追求。但只有当共享平台建立、旅游地居民获取经济利益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旅游共享经济才真正产生。在世界范围内,共享经济的代表性企业首推Uber、Airbnb,前者是交通出行类共享平台,后者是房间短租类共享平台,二者均与旅游业具有密切关系。
2007年10月,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乔•格比亚(Joe Gebbia)和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赴旧金山参加工业设计大会。由于酒店被预订一空,他们住进市场街南面的一所大型LOFT公寓里,并在大会网站上投放广告来租掉了多余的房间,一周内赚回了近1000美元,这让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商机。2008年初,他们招募了从事网站开发的内森•布莱卡斯亚克(Nathan Blecharczyk),共同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网站,并将其定位为“参会者们的气垫床”,即专门解决大型活动期间酒店供应不足或是价格高升的问题。由于潜在需求和愿意出租房间的房主规模巨大,他们决定创建一个开放的、点对点(P2P)的网络平台。同年8月,域名为“Airbnb.com”的网站(中文译作“空中食宿”)正式上线,标志着旅游共享经济的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Airbnb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多样化房源出租交易平台。在该平台上,各类客房类型应有尽有,从每天90美元的巴士底玛莱区迷你工作室,到每天120美元的纽约哈林区私人公寓,再到每天275美元的泰国波普山上的整幢别墅,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房源形式。2015年,Airbnb在全球190多个国家拥有1.2亿个房源,平均每晚有40万人入住 Airbnb 提供的房间。目前,Airbnb的估值已经达到255 亿美元。
200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辍学生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和好友加雷特·坎普(Garrett Camp)创立了Uber(Uber Technologies,Inc.,中文译作“优步”),并于2010 年 6 月正式在加利佛尼亚州旧金山推出服务。Uber是全球第一家通过智能手机APP实现一键实时叫车服务的企业,主要提供在线租车、拼车服务,因旗下同名打车APP而名声大噪。这一创意产生于2008年欧洲LeWeb年度科技大会期间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二人在巴黎街头未能及时等到出租车,当时发誓开发应用软件解决这一问题,做到让乘客“按个按钮就能叫车”。成立之初,该公司以 UberCab 为名对闲置出租车资源进行整合,向消费者提供租车服务。2011 年 5 月,Uber 被美国运管部门以没有相关出租车公司执照为名处以 20000 美元罚款,遂将公司名称由正式改为 Uber,并专注于中高端租车市场。2013年,Uber 还推出了从纽约到汉普顿斯的直升机+私家车租赁服务,旅游者支付 3000 美元的费用方可享受。作为一家国际公司,Uber强调自己和国内同类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在出国旅游时仍旧可以使用Uber来叫车,而国内公司则基本只在国内运营。2012 年 7 月,Uber 落户伦敦;次年宣布登陆新加坡、首尔、台北、莫斯科。截至2014年12月,Ube已在全球25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估值达到400亿美元。(首发报刊:李庆雷,蒋冰. 国外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及其启示.中国旅游报,2016年4月13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