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第结三兄弟,中山县委李梁徐


 

“三乡先生籍两广,民国愤青出双盟;粤港菁英誓血战,抗日先锋会孙康;太原第结三兄弟,中山县委李梁徐;我家叔伯不同姓,教鞭响处飘红旗。”海津十七岁

 

 

当其时,参加革命前任职教书先生、源自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和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的中共党员李国霖、梁奇达、徐云,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职业革命者(全脱产工作),三人共同在县委机关——中山县首府的石歧市民生北路太原第(梁绮卿的舅舅房产)里办公和生活,形如一家。为加强隐蔽、迷惑外人,他们在书记孙康的授意下“结拜兄弟,共图大业”,并按照入职县委常委的先后时间,排列为“同门兄弟”,排序为李梁徐。因此,学员们称呼他仨为“李老大”、“梁老二”、“徐老三”。这称呼是在县委“首期党校”和“首期军校”的学员中叫开的,后来的二期、三期学员也有样学样,都如此这般“尊称”三位老师。

直至解放后,李梁徐三家人有了一大群子女后,我们三姓更亲如一家,李家梁家的小孩叫我父母“三叔三婶”,我们则叫李家父母“大伯大伯母”、叫梁家父母“二伯二伯母”;三家共十多个子女当然就是兄弟姐妹了。我猜,在东纵和珠纵,可能没有哪一家类似我们这么样的“结拜家庭”了。

我17岁时曾因此作诗呈父亲审批:“三乡先生籍两广,民国愤青出双盟;粤港菁英誓血战,抗日先锋会孙康;太原第结三兄弟,中山县委李梁徐;我家叔伯不同姓,教鞭响处飘红旗”。父亲说:“创意不错,格局也可,惟政辞太露,诗意不重,只配做文章段落的小抬头”。羞得我连这“诗”的标题都未及起,掖于腹内至今不敢拿出来书写给孙家、李家和梁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