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钮海津

钮海津,媒体职业经理人;CEO(总编辑总经理);自1984年始在中国大陆各类媒体组织担任记者、编辑、采访部主任、编辑部主任、主编、副总编辑、副社长、社长、总编辑、总经理、CEO。
1984年-2004年实习律师、律师、注册执业律师。
MBA工商管理硕士,DBA工商管理博士。

编纂大型史记的体裁六式


知乎:史记都是如何编撰的?

答:我纂史的编排方式:

1)按每年册,对事境期间(1949-1954年)作年度历史纪录。

2)按每日记,主条展示官方记录,副条展示各界记录。

3)按相关内容配置图片及图说,与文字一道展示事境期间的视觉原貌。

4)按村乡与县区、县区与省地、省地与分局、分局与中央局的层次,展示事境期间的事件原貌和事态过程。

5)按各阶段开展的政治运动与运动之间上下左右的交合,展示事境期间的运动原貌和运动过程。

6)按官体(党史及地方史)与野体(个忆及群忆)的记录共存,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资讯同列,近真实地全方位地展示历史文图。

综上6式,是为《华南土改事境》共六卷总十...

Read more

《香港1936》剧本大纲


历史复演片

《香港1936》剧本大纲

 

作者钮海津,传媒职业经理人,执业律师,客座教授

 

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在中国,各地的中共组织转入到地下,且大都停止了活动。而位于革命发源地广东广西的进步青年们则为寻找和加入中国共产党,顶着被国民党杀头的风险,纷纷建立了各种社团,以期引起党组织发现并取得联络。

电影故事的开头,就是以1935年底的两广学生在“12·9”抗日救亡学潮中被国民党镇压而流...

Read more

专家对话《香港1936》


白色恐怖时期的两广进步青年流亡香港,是在资深中共党员引领下融入到当时的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倡导的抗日统一战线里去的,实现了他们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改变旧中国的夙愿(这句话是我们父辈们生前对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的反复拷问时耳熟能详的回答)。

《香港1936》是拍给有文化有历练有研究的人看的,当然,也包括是拍给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当中想了解中共前辈何以深具爱国情怀而成为志士的后生们看的。红色文艺确系有影响力,但我不想当代的年轻人说那都是编出来的。我之观点,目下的香港社情很特殊,演绎中共的香港历史事件谨...

Read more

历史复演片《香港1936》分场目录


 

 
这个故事里没有主角——
它陈述的是香港历史中一个年度的关联情节;
它由华洋各色人等与两代共产党人共同演绎;
它用镜头掀开了1936年香港的一面——从未有被完整展现过的一面。
我们期待这部历史回顾电影能够启发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启发今天的香港青年:
革命是要有爱国情怀的。

 

 

 

历史复演片《香港1936》分场目录

 

 

1【港岛景观】 P37

 

2【广九火车抵达尖沙咀】 P40

 

3【流亡学生被警察...

Read more

历史复演片《香港1936》人物简要


 

这是一部以香港为背景,讲述1936年中共的一群资深党员引领一批进步青年走进党的抗战行列的故事。

 

 

历史复演片《香港1936》出场人物简要

【依出场先后排列】

(3830字)

 

张直心,时年25岁,中大学生。

 

1944年年因被捕脱党。

 

杜埃,时年22岁,中大学生。

 

1950年任中共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

 

吴有恒,时年23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1950年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

 

赖石昂,时年18岁,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Read more

历史复演片《香港1936》梗概


 

 
我们期待这部历史回顾电影能够启发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启发今天的香港青年:
革命是要有爱国情怀的

 

 

历史复演片

《香港1936》

英文名:Hong Kong 1936

 

(总长120分钟)

钮海津电影剧本

2021-08-15

写于日本军国主义投降76周年

 

 

Hong Kong 1936

为纪念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而作

(1945-2025)

 

A 电影梗概 P03-07

 

B 分场目录 P08-11

 ...

Read more

革命是要有爱国情怀的


钮海津与郑大卫先生谈《香港1936

2021-08-26-

 

郑大卫,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

钮海津,《香港1936》电影剧本作者。

 

 

郑大卫:

已看完(《香港1936》)。

题材、背景无问题。

但要经北京重点重大题材的机构审读。

不足及缺点,整个剧本缺乏故事性、戏剧性及故事片的冲突。大小人物设置太多,对白亦太多。许多人与事,在剧本中没有必然或必须的联系。

例如男主、女主与片中出现戴笠、王亚樵的关系是没有关联的。当年戴笠去港是因王亚樵暗杀老蒋失败误刺汪精卫,老蒋要求捉拿归案。当时在港的军统头目王新衡,负责接待戴,戴入境...

Read more

你可能不知道的一次高考


1973年高考,是文革期间工农兵上大学唯一的一次恢复高考的一届

        1966年-1970年,全国高考制度被砸烂。

        之后,自1971年至1976年间,有一个推翻前高考制度"推荐优秀工农兵无须考试上大学"的文革运动阶段。而1973年,是文革期间工农兵上大学唯一的一次设置了高考的一届。

        1973年之前和之后的流程是,组织推荐,服从安排(分配院校和专业非本人意愿)。但1973年的工农兵上大学的流程是,个人报名...

Read more

南北笑字(1)-(10)


 

南北笑字

口钮海津

 

 

------------------------------------------------------

《南北笑字》1   

上午与下午

------------------------------------------------------

 

进入大学刚分班,被学校指定为年级支部书记的粤西籍吴同学用湛江味的普通话向全班同学宣布:明天哨午召开选举班长的介绍会暨投票会。

 

我们两广的同学都听得明白——明天下午。

&...

Read more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批评(2)


 二十年后才在废纸箱里发现当年连载的《声外野评》一部份刊前手码纸片和丁点儿剪报,它们在劫未扔实乃余纸有幸,在扔掉之前扫描上版,存作我的文史。

此序。

标题:《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批评》(2):上世纪的片页飞歌——《声外野评》的手码与剪报 描述: 津歌:《声外野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乐评手码 文件夹:钮海津文集 分类:文化艺术 页数:246 创建时间:2021-01-18 11:42:27 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lews/gdsc/index.htm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