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笑字
口钮海津
------------------------------------------------------
《南北笑字》1
上午与下午
------------------------------------------------------
进入大学刚分班,被学校指定为年级支部书记的粤西籍吴同学用湛江味的普通话向全班同学宣布:明天哨午召开选举班长的介绍会暨投票会。
我们两广的同学都听得明白——明天下午。
可北方同学听不明白:“是上午还是下午?”
吴同学重申:“是哨午。”
北方同学们还是听不明白:到底是上午还是下午呀?
吴同学再次相告:“是哨午。”
北方同学们依然听不明白,哗然。
一位河南籍曾同学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两组字:上午,下午。请吴同学指认。
吴同学指着下午这组字,吸了一口气,朗读:“哨噢——午!”
同学们笑。
曾同学指着上午这组字:那么它们怎么读?
吴同学指着上午这组字,深深地吸一口气,朗读:“哨哦——午!”
同学们大笑。
吴同学读的“上”字与“下”字在北方同学耳里没有区别,都是“哨”,造成全体同学笑倒。从此,以“哨午”为序幕,开始了我们年级南方同学与北方同学四年的南北文化的对撞,期间之惨烈不赘。
--------------------------------------------------------------------------
《南北笑字》2
我爱你,就一下
----------------------------------------------------------------------------
那些年我常在媒体单位附近的广州流花邮局领取稿费,排队是常有的状态。
如果在排着的过程你想暂时离开一会儿,你应对排在你后面的那位打声招呼,以免你回到队列中来时没有人承认你是原先排在这个位置的。
那次排在我隔前一位的广东女孩转过身笑眯眯地对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北方小伙子说:
“我爱你,就一下”。
说完就轻盈地飞去杂志柜台那边,俄顷,抱着两刊一报又轻盈地飞回来,对着我前面这位北方小伙子点了一下头,站回队列即转身面向前台,还时不时垫高脚尖往前望去,没再回过头来。
而排在我前面的这位北方小伙子的脸从当初的黄黑色已转为黄红色,眼珠子再也没离开过排在他前面的这位广东女孩。
看得出,他上心了。那句,“我爱你,就一下”把他晕倒了。
说粤语的广东人大都以简化词汇并直译粤语的字到国语中来,那句“我爱你,就一下”的原句其实是“我挨在你的前面,出去一下就回来”,一种礼貌的声明,仅此而已。
----------------------------------------------------------------
《南北笑字》3
请大家舔脚趾
------------------------------------------------------------------
有同事回老家办喜事,回来后召来记者部和编辑部的同事到他宿舍里补宴。
在广州,媒体里大都是“南下干部”,即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毕业的北方人,所以同事间皆以国语交流。
一顿酒肉闹过之后,食物告罄,主人吩咐他的新娘子到街上去买些北方主食填充“南下干部们”未尽兴的肚子。
新娘子一会儿就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她端着一个大盘还夹提一个袋子,笑着脸对我们说
:
“南下干部们,请大家舔脚趾吃吧,每人一个笑柄!”大家做晕倒状。
主人气急败坏,一掌打在新娘子的屁股上,震得“脚趾”差点洒出大盘!
说粤语的广东人总是不能把饺子的国语说正确,十有八九会说成“脚趾”。
新娘子要说的是:
“南下干部们,请大家添饺子吃吧,每人还有一个烧饼!”
多好客的媳妇。
-----------------------------------------------------------------------------
《南北笑字》4
驴鞭有很多馊肉
--------------------------------------------------------------------------
在北方上学,广东同学常一起下馆子打牙祭。
老广多认为,云吞和馄饨同是皮包肉的和汤食品。
那天我们在一家北方馄饨馆AA制,吃完之后很不爽——广东的云吞馅满肉鲜,而这家店的馄饨个儿小不说,馅肉居然只有米粒般大。
埋单时,管账的粤西籍张同学代表我们向馆子大厨提意见。
大厨眯着细眼摆出一副无所谓你们爱吃不吃不吃拉倒的样子,双手搓着围裙,不紧不慢地问张同学:“那,你们——广东馄饨又咋样?”
这可把张同学的甜美记忆勾引出来了,他沉思了一小会儿,咽下差点流出来的一口哈拉子,提高声调,对着大厨的胖脸,示威地喊:“驴鞭油很多馊肉!”
刚才还挺横的大厨一下子楞傻了,他很不解,用胖指抹去脸上从对面飞过来的广东口水,自问:“驴鞭?油很多,馊肉?”
我们大笑着把张同学推出馆子外。
粤味的国语“驴鞭油很多馊肉!”翻译过来是“里边有很多瘦肉!”
---------------------------------------------------------------------------------
《南北笑字》5
一排一班气翻啦
------------------------------------------------------------------------------
还是说张同学,他有一个名句被载入同学语录史册:“一排一班气翻啦!”
学校军训,一天张同学被分配到炊事班帮厨。
开饭前,我们一排一班被留堂——继续练习口令呼叫。
口令的对答声音要求不高不低、准确短促、态度坚决,可我们班的同学南腔北调、土话掉渣,因此受罚。
我们一边操练着,一边骂着排长,骂声被北风吹到南较场,在那头蹲点的排长肯定听到了。
留堂一个多小时了,排长才黑着脸来验收。
我们认真地表演,还行。
排长稍微放松了五官,准备解放我们了。
解放我们前,照例会先批评我们一下的,排长才说出“你们很有脾气嘛……”这句话,离较场三四十米远的伙房门口就伸出张同学的粤式脑袋,朝我们的队列大喊:
“一排一班气翻啦!一排一班气翻啦!一排一班气翻啦!……”
张同学这句“一排一班气翻啦……”嵌入时间准确,完美滴回答了排长那句“你们很有脾气嘛……”。
我们,尴尬;排长,恼怒。
粤味国语普遍把吃饭读成“气翻”。
张同学是急着下班离开厨房,于是对着队列穷喊:“一排一班气翻啦!”
他生怕我们没听到。
而排长,生气地听到了。
--------------------------------------------------------------------
《南北笑字》6
汤不胖请慢用
-----------------------------------------------------------------
当年正在广州度暑假的我一大早就接到大伯母的通知:“晚饭过来吃啦,小陶的团长来广州出差,我们请团长喝汤呢。”
小陶是大伯母的长子、我们的堂哥,我们上大学他上北方当兵。
傍晚我到了伯父伯母家,伯母正在熬汤。
汤食是广州人的敬客上肴,大伯母说小陶来过两次长途电话啦,第一次是要我们一定要煲老火汤给团长喝,因为团长在“战士说家乡”的讲堂上听了小陶介绍的广州美食后,哭着喊着要喝广州汤;第二次来电话特别强调团长是很肥很肥的肥佬,但北方人忌讳说肥字,叫家里人一定不准说“肥”字,切记切记!
团长公干之后准时到来,果然是一位超级肥佬。
客人进门后,自然地,主客发言,形式过场,邀请入席,围桌上菜,“夹肉夹肉”,“客气客气”, “夹菜夹菜”,“不用客气不用客气”,……
终于要办大件事了——煲了十几小时的广东老火龙凤靓汤上桌啦,大家放下筷子,团长屏气迎看黑、大、烫的陶瓷汤堡。
大伯母首先舀了一碗汤敬置在团长面前,她用自个儿默诵了多遍的粤味国语说:
“汤不胖,请慢用。”
扑——我们这些儿女口中的食物交叉地喷到餐桌上,笑得互相捶背!
粤语——广州话里没有胖字。肥妹、肥婆、肥仔、肥佬,本意都无贬义;衫肥、裤肥,是说衣服大了;汤肥,锅肥,菜肥,好肥,是说油多了。大伯母原本想不得罪肥佬团长,让团长特别关照正在北方受苦受累的儿子,不料矫枉过正,说出“汤不胖,请慢用”这句话,直接向团长暴露了我们其实在背后说他肥。
更要命的是,我们这些南方小子在大伯母刚说出“汤不胖,请慢用”时就笑得互相捶背,分明就是笑话团长,长得肥!
团长晓得的,在部队里就常听到广州兵用粤语说他,肥佬团长。
-------------------------------------------------------
《南北笑字》7
我乐啊我乐
------------------------------------------------------
上初一的下半学期,我们学校来了一位新的党总支书记,新转业的,老四野的。
他会拉二胡,主打乐曲是《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他每月必亲自给全校师生上忆苦思甜大课,一上就是三四个小时,饿得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在台下呱呱叫。
每次,书记都会重复他小时候经常在东北老家听到街边有人痛苦地呻吟声:
“我乐啊我乐……”。
我们知道,这是他的东北口音,把我饿读成“我乐”,就像他把穷人读成“琼银”一样。
上忆苦思甜大课的结果,是同学们经常在肚子饿了而学校食堂早已打钟开饭时,捣蛋同学就一个一个夸张地呻吟:“我乐啊我乐”,以此取乐。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记不起来这位书记贵姓。
问过同学,那书记姓啥来着。
杨?李?张?王?……他们也记不起来。
同学们只记得他的外号是“我乐啊我乐”,简称“我乐”。
------------------------------------------------------
《南北笑字》8
日昌饭店
------------------------------------------------------
上小二时,班上来了一位湖北师范学院的实习生,她带领我们朗读《抗日英雄王二小》,每次读《抗日英雄王二小》的课文标题,她就读成《抗儿英雄王二小》;每次读到“日本鬼子”这句时,她就读成“儿本鬼子”。
之后同学们发现,但凡有日字,她都读“儿”,儿本(日本)、儿子(日子)、儿照(日照)、儿月(日月)、后羿射儿(后羿射日),等等。
那时我们读书不较真,加上我们八一中学附一小的湖北籍同学也不少,因而没有同学去问这读法的缘由,直至我从在大学同宿舍的湖北籍上铺成天的骂骂咧咧中,才晓得日字的另一个用意,嘿嘿,很黄很暴力。
去年在北京工作时,和几位不同籍贯的同事去后海玩,车子经过中南海北门那条街,与中南海同方向这边儿有一个港资饭店,大大的招牌:
港式日昌饭店。
三位湖北籍的同事哗地笑开了,指着日照饭店说:“这个香港老板好大胆嘞,日到北海中海南海来啦!”车上其他的同事楞了好一会,终于明白了他们说的意思,也哈哈大笑。
有粤西女士还不明白,一直追问:你们笑什么呀你们笑什么呀你们笑什么呀……
笑什么没法告诉她,只是因她的追问更好笑,笑到我们直不起腰。
其实,那位港商是出于崇上心理,起个“日昌”的本意是希望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把餐饮生意做昌盛,谁知南北语句有隙,出笑字了。
-------------------------------------------------------
《南北笑字》9
上车往后靠
-------------------------------------------------------
打从广州的公交车安装了录音播放设备后,我在穗的豫籍朋友就拿车上的播音语句“上车往后靠”作笑话了。
是的,我多年前在河南上学时,就惊闻“靠”的意思了,这当时对我们南方同学来说很是解放,终于可以用外乡的这个字代替粤语的那个字了。
用本地方言说脏字是可耻的,很难出口;
用他乡方言说脏字是好笑的,不触地规。
昨天偶然坐上112路公车,车上的录音播放的语句是“上车往后靠拢”。
一起上车的豫籍朋友说:“嘿嘿,看来是有我们的人向公交公司投诉这个靠字了。这不,改过来了,靠改读靠拢”。
嗯,以“上车往后靠拢”取代先前的“上车往后靠”,很白很文明。
检查并消减因南北语言差异而造成的字眼尴尬,确是都市新移民文化的一技。
------------------------------------------------------
《南北笑字》10
买B
------------------------------------------------------
大二的测绘实习课在北方的一个矿务局进行。
那天我们组的绘图铅笔用完了,广西籍的黄同学自告奋勇下山去买。
我提醒说,我们老广的普通话不标准,常把铅笔读成“元笔”,你不会吧?
黄同学答:“怎么会,我的母语是广西壮语,不会把铅笔读成元笔的”。
一个多小时后,黄同学从山下爬上来,在我的测绘仪架旁笑得站不起来,还笑出了泪。
他告诉我们,他丢大脸出大丑啦。
他把进入乡镇百货店的情形描述如下:
黄同学:阿姨我要一个B!
女店员:?
黄同学:买B(他用两只手指比划铅笔的长度)。
女店员:?!(转身躲进里间)
黄同学追到房门:多少钱呀?
里间冲出来三个女店员:你是干什么的?
黄同学:我是来实习的矿院学生,来买B。
……
弄明白了黄同学是南方人之后,三位女店员抱在一起笑得软成一团站不起来。
黄同学至此晓得,在这个省,笔字不能读“B”,而是读“悲”。
买笔读“买悲”,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悲。
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