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观察之经济在转型期危机在于失血


  全上海的均价也已经突破3万元/平方米。原因正是有钱人为防止财富被贬值,宁愿买入房价已经高高在上的深圳上海房产,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口持续净流入、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能高、就业岗位质量高数量多、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因而消费和服务增长可持续性高,房价自然风险小。

  但是,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房价,有几个人能够按照常理解释的通?这说明中国经济的畸形程度不断提高,而这正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视角。可以说,一线城市的房价和二三线城市房价差距越来越大,正是经济潜在问题越来越大的一个视角。毕竟,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内部的房地产价格相差过于悬殊的话,至今从其他国家找不出例子。

  事实上,上海北京深圳的房价,就均价而言,基本上是世界最高。不仅房价如此,综合物价也过高了。甚至香港也因为和大陆经济关联度高而成为世界最高物价城市之一。

  国际知名投行瑞银周四发布三年一度的全球价格与收入报告,对全球71个城市的物价、工资以及受薪人士的购买力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发现,苏黎世、日内瓦和纽约是世界上物价最昂贵的城市,而上海和北京的物价也正在追赶欧洲。

  报告对包含122种商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篮子的价格进行比较。在亚洲,东京是物价最贵的城市,但如果在物价组合中加入房屋租金,则香港是亚洲物价最贵、世界物价第六贵的城市。上海的物价高于德国柏林和西班牙巴塞罗那,而北京和上海的物价均高于西班牙马德里。

  与物价相对应,苏黎世、日内瓦和卢森堡员工的工资收入最高,纽约名列第四。香港在除日本外的所有亚洲城市中工资最高,上海和北京的排名相对靠后,分别排名倒数第十七位和倒数第十位,与一些来自亚洲和非洲城市共同的垫底。一个经济体内部房地产差距价格越来越大,物价综合水平越来越高,而收入越来越难以提高,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

  加入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这样路径,那么这种情况还会延续,甚至会加剧。

  其临界点是现金流的状况是否达到一个共振,即突然性的众多企业现金流短缺,包括政府也短缺的情况下,央行的突然大量增发流动性,将导致经济的突然贬值普遍发生。贬值的结果是物价的大幅下跌,这正是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

  因此,节约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投资可能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而顺其自然促进行业调整,从而让真正好的企业有机会转型成功,银行也会度过坏账集中爆发的危机。

  行业的重组是政府要推动的头等大事。盘活资产而不是新增投资,才能避免坏账集中爆发,并激活存量资产的效益。

  基于上述思考,一带一路增加的是外部需求,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扩大外部市场市场份额是必须的,全球化是一个企业进一步壮大的必走之路。但是一带一路大多是新兴市场,风险较大,市场份额也有限,融资导致政治问题和贸易战,企业提高自己的能力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是常规的国际化道路,不能丢,一带一路可能是个补充。

  互联网+推动创业,推动投资,也推动自就业,本质上仍属于烧钱的行为,过多的投资导致资金浪费,现金流浪费,未来有可能是危机的来源之一。

  国企改革,分类管理,但改革的力度不大,甚至被认为是倒退。改革一定会有牺牲,一定要付出代价,只要收获比代价大,就OK,毕竟现在对于改革的内在要求太强了,不舍得一些坛坛罐罐,是不能成事的。

  国企应收缩,特别是效益差的国企,应该被兼并,卖掉,竞争性国企,不应加入政治的因素。公共利益的国企,应当进一步规范,加入特许经营和公共意志。垄断企业节省的每一个铜板,都有助于经济的转型。